[实用新型]一种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8048.5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1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爱;吴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101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梢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斜梢的原理是通过斜梢斜线方向的顶出运动,获得一定水平方向的平移,从而使产品中的凸凹部位脱模。汽车、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有较深的凸凹部位的制作工业中,斜梢设计大都是采取一节式或两节式设计,如图:图1斜梢采取一节式设计,相对较长,经常会出现刚性不足、变形、断裂等问题;图2斜梢采取两节式设计,对产品有较深的凸凹部位时会经常出现顶出运动不顺畅,回位不顺畅。以上两种斜梢设计斜度取值范围一般在3°~15°之间,而对产品有较深的凸凹部位的斜梢斜度设计通常都要15°以上,并且此两种斜梢易成为易损零件,因而生产能力低,整个产品制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顶杆、底座,所述的模具本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连的斜梢成型孔道、顶杆孔道以及底座孔道,所述的顶杆、底座分别设于顶杆孔道以及底座孔道内,所述的顶杆的下端与底座活动连接,顶杆的上端探出于斜梢成型孔道的底部。
所述的斜梢成型孔道的斜度为3°~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一种斜梢活动顶杆的三节式斜梢代替原来一节式和两节式斜梢的结构,其优点主要表现在斜梢成型部分长度相对较短,于是刚性不足、变形、断裂等问题解决,斜梢成型部分和斜梢旋转轴部分可以对产品有较深的凸凹部位设计成较大的角度,并且顶出运动顺畅,回位顺畅,从而使产品中的凸凹部位顺利脱模。从而提高了生产能力,降低了制作成本,通用性强,性能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节式斜梢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两节式斜梢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模具本体,2-顶杆,3-底座,4-斜梢成型孔道,5-顶杆孔道,6-底座孔道,7-推动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一种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顶杆2、底座3,所述的模具本体1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连的斜梢成型孔道4、顶杆孔道5以及底座孔道6,所述的顶杆2、底座3分别设于顶杆孔道5以及底座孔道6内,所述的顶杆2的下端与底座3活动连接,顶杆2的上端探出于斜梢成型孔道4的底部。
所述的斜梢成型孔道4的斜度为3°~20°。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节式结构,顶出时斜梢底座向上移动,与斜梢底座和斜梢成型部分相连接的顶杆受力自动旋转合适的角度,沿斜线顶出斜梢成型部分,获得一定水平方向的平移,从而使产品中的凸凹部位脱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8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