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测量电液伺服阀上的过滤器压降和耐压试验的工装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57467.7 | 申请日: | 2008-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生;韩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玛液压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13/00 | 分类号: | G01L13/00;G01M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孙健 |
| 地址: | 201101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伺服 过滤器 耐压 试验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电液伺服阀上过滤器压降和耐压试验的工装。
背景技术
电液伺服阀在国际专业领域的发展经历了50多年的时间,应用的场合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国内伺服阀的研究和制造还处于比较落后的一个状态,零件的加工方面,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也很大。作为电液伺服阀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过滤器,其设计、加工工艺好坏决定着一个产品整体性能,但对过滤器的性能检验却是目前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对于用于电液伺服阀上的过滤器,既要求具有给油液过滤的功能,又要具有良好的通油性能,并在过滤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阻塞后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目前国内生产的滤器基本都是扁平片式的,这样的产品虽然能够满足过滤的要求,但其通油性能却较差。部分生产厂家开始尝试生产网状折叠式,所以检验其通油和抗压能力式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量电液伺服阀上的过滤器压降和耐压试验的工装。即该工装采用的是两个开有同心孔的压降测量头和测量头压板,两端密封靠压在过滤器一侧的密封圈和装在测量头压板上的密封圈完成。在检验过滤器抗压能力时在测量头一侧密封圈和过滤器之间再装上一片薄的密封垫片(聚四氟乙烯)。解决了测量压降和耐压试验采用不同工装且难于测量的问题。该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比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测量电液伺服阀上的过滤器压降和耐压试验的工装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压降测量头(1)、过滤器压降测量头压块(3),密封圈(2),密封圈(2)放在过滤器压降测量头(1)内,过滤器压降测量头压块(3)放置在过滤器压降测量头(1)有密封圈的一侧。
过滤器压降测量头压块(3)内装有密封圈(4)。
测量过滤器耐压时在密封圈(2)下面加装一片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片。
有益效果:
1、此工装件不但保证了测试过程中液压油在接触过滤器和穿过过滤器后工装件对油液的流通没有任何阻碍,这样就保证了测量的准确度。而且在做耐压试验时留有足够的空间给过滤器变形。
2、利用两个密封圈密封,保证了油液不泄露。耐压试验中利用密封垫片既有效阻止液压油流通,达到保压的目的。同时也随着过滤网的变形而变形,尽量将压力加载在了过滤网上。
3、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试验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用于测量电液伺服阀上的过滤器压降和耐压试验的工装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压降测量头1、过滤器压降测量头压块3,密封圈2,密封圈2放在过滤器压降测量头1内,过滤器压降测量头压块3放置在过滤器压降测量头1有密封圈的一侧。
过滤器压降测量头压块3内装有密封圈4。
如图2所示,测量过滤器耐压时在密封圈2下面加装一片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量电液伺服阀上过滤器压降和耐压试验的一种工装件的操作过程:
1,测量压降试验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参照下图先将密封圈2安放在测量头1内,然后将过待测滤器5安装上,再用装有密封圈4的压板3用四个螺钉紧固在测量头上。最后将整体与通油软管连接好就可以测量了。
2,测量过滤器耐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在实施方式1中的安放的密封圈2和过滤器5之间加装一片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片,其余操作方式和方式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玛液压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玛液压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7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