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心受压钢筋混凝土柱承压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57131.0 | 申请日: | 2008-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8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蒋凤昌;朱慈勉;薛剑胜;姜晔;伏健;赵英豪;周桂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立维 |
| 地址: | 22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 受压 钢筋混凝土 柱承压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测试偏心受压的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刚度退化情况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测试钢筋混凝土待测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压性能通常在长柱试验机或钢结构反力架试验台上进行,一般采用载荷传感器测压力,采用位移传感器测待测钢筋混凝土柱的纵向和横向变形,采用应变计测试试件截面应变情况。对于偏心受压的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由于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采用通常的测试装置定位、安装和调节较为困难,另一方面,不能获得理想的测试结果,具体表现为:测得的纵向位移中含有钢架变形误差,仅沿试件截面高度方向粘贴的应变计不能准确测得锈损截面的应变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试件定位、安装和调节,并且达到理想测试精度的偏心受压钢筋混凝土柱承压试验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偏心受压钢筋混凝土柱承压试验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载荷施加装置和载荷传感器,待测钢筋混凝土柱安装在上下两刀铰支座之间,位移传感器和应变计根据需要安装于待测钢筋混凝土柱表面,位移传感器、应变计和载荷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待测钢筋混凝土柱跨中锈蚀段纵向位置的位移传感器固定在定轴转动支座上,所述定轴转动支座由上下两连接件通过滚珠轴承连接构成,以消除由试件跨中锈蚀段两端截面相对转角而引起的纵向位移误差。
进一步地,所述定轴转动支座的上连接件中设有一空腔,安装于待测钢筋混凝土柱跨中锈蚀段纵向位置的位移传感器通过一螺钉固定在所述空腔中。
进一步地,上述待测钢筋混凝土柱下端安装在柱脚调节固定装置中,所述柱脚调节固定装置由一矩形框架和一底板组成,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四周设有若干锁紧螺栓,在所述底板的四角各设一顶升螺栓。
优选地,上述待测钢筋混凝土柱中部的三个侧面上设有应变计;其中,沿待测钢筋混凝土柱截面高度方向设有5片应变计,在待测钢筋混凝土柱两个截面宽度方向各设有1片应变计。
优选地,上述上刀铰支座固定在载荷传感器上,所述下刀铰支座固定在柱脚调节固定装置上。
优选地,上述待测钢筋混凝土柱由电化学加速锈蚀方法制得,也可以从实际工程中截取而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偏心受压钢筋混凝土柱承压试验装置将常见的位移传感器固定支座改进为定轴转动支座,消除了由试件跨中锈蚀段两端截面相对转角而引起的纵向位移误差,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另外,设计支座了柱脚调节固定装置,采用钢板与角钢焊接成型,并且设置了锁紧螺栓和顶升螺栓,大大方便了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定位、安装和调节;在待测钢筋混凝土柱中部的三个侧面上设有应变计,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得锈蚀混凝土截面的应变情况,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减小了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安装后的装备示意图。
图2是柱脚调节固定装置13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1-1剖面图。
图4是图2的2-2剖面图。
图5是应变计9在待测钢筋混凝土柱三个侧面的布置示意图。
图6是位移传感器12在待测钢筋混凝土柱两个侧面的布置示意图。
图7是定轴转动支座11的剖面图(正视)。
图8是定轴转动支座11的剖面图(侧视)。
图9是采用不同支座安装位移传感器10时的测量分析原理图。
图中:1.待测钢筋混凝土柱,2.钢结构反力架,3.数据采集系统,4.分离式液压千斤顶,5.荷载传感器,6.刀铰支座,7.垫板,8.位移传感器,9.应变计,10.位移传感器,11.定轴转动支座,12.位移传感器,13.柱脚调节固定装置,14.刀铰支座,15.液压泵站,16.上连接件,17.下连接件,18.滚珠轴承,19.空腔,20.螺钉,21.矩形框架,22.底板,23.锁紧螺栓,24.顶升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7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热失重样品支架
- 下一篇:火道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