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炉支撑辊中心校正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6738.7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43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忠;陈红武;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4 | 分类号: | C21D9/54;F27B1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彦 |
地址: | 2019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支撑 中心 校正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设备的校正安装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形炉支撑辊中心校正工具。
背景技术
大型环形炉是目前冶金行业先进的热处理设备,用于钢卷的高温退火处理。环形炉由进出炉段、预热段、均热段、加热段、冷却段首尾相连成圆状。炉底台车沿顺时针方向间歇地转动,使装入炉内的钢卷经过不同的温区达到需要的退火目的。环形炉能大幅的提高生产能力,可以使用较廉价的煤气代替电作为热源,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炉底台车由内圈外圈各100个支撑辊支撑。通常,支撑辊找正采用法是把线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进行中心校正,由于支撑辊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安装时必须就其中心线找正,由于内圈支撑辊和外圈支撑辊各有独立的中心线,并不处于共线位置,安装时须分别找正。同时内外支撑辊并不是布置在同一连续的平面基础上,其安装基础是凹凸形的。在这样的条件下采用通常找正法,线架的安装、拆移较困难,校正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方便找正且能保证安装精度的校正工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炉支撑辊中心校正工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环形炉支撑辊中心校正工具,包括线架、连接件、螺栓、套管和钢丝,其结构为:线架由甲副和乙副组成,甲副由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而成,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都倾斜于连接杆,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底部各固定连接左底板和右底板,乙副和甲副对称,上连接杆甲和下连接杆甲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甲副的左支撑杆和右副的一条支撑杆,上连接杆乙和下连接杆乙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甲副的右支撑杆和右副的另一条支撑杆,上连接杆甲、下连接杆甲、上连接杆乙和下连接杆乙都互相平行,下连接杆甲和下连接杆乙中部都套有一套管,套管两端分别拧有左螺母和右螺母,甲副和乙副的套管之间布设一钢丝,钢丝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重锤张紧钢丝;连接件由一套筒并在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上螺母和下螺母组成。
所述的环形炉支撑辊中心校正工具,其结构为:线架甲副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都倾斜于连接杆,它们之间的夹角为30°~60°,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张角相对,更优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利用待校正的支撑辊设备支座的四个角上已装配好的螺栓,将四个连接件通过下螺母固定在已装配好的螺栓外露丝扣上,再通过螺栓和连接件的上螺母分别固定连接线架甲副和乙副上的左底板和右底板,这样,支撑辊和线架就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在线架的套管上布设钢丝,钢丝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锤张紧钢丝。通过调整左螺母和右螺母移动套管使钢丝居中,以和支撑辊的辊中心重合,随后整体平移支撑辊使线架上的钢丝与基础上的辊中心重合,完成对中校正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常用线架用于环形炉支撑辊中心校正安设固定难,拆移不便,校正效率低的缺陷,尤其适用于圆周布置而且数量多的支撑辊中心校正,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线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线架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尚未布设钢丝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布设钢丝后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布设钢丝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布设钢丝后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某环形炉,炉膛中心直径46.4m,炉底支撑辊101有200个,分内圈、外圈各100个圆周布置。内圈和外圈的辊中心线不共线,且内圈和外圈的支撑辊布置在凹凸形基础的凸面上,凹槽深度2.2m。支撑辊设备支座四个角上已有装配好的螺栓102,实测其外露丝扣长度为12mm。现需实施支撑辊对中校正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67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