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手撑防风雨伞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5889.0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9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皞;张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A45B23/00 | 分类号: | A45B23/00;A45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 羽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手撑 防风 雨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指一种造型独特、可折叠、使用方便的免手撑防风雨伞。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雨伞基本都以手撑式结构为主,有可折叠和不可折叠的,有自动撑开的和手动撑开的,伞的面料有许多种类。
在结构上,目前的伞无论是遮阳伞或是雨伞,都是以一半圆的伞面固定在一个360°撑开的骨架上,骨架又用一根金属杆与手柄相连。这种传统结构的伞一般挡挡雨还是可以的,但是遇到大风大雨就会有困难,而且这样的结构必须用手撑伞,有时还要用上双手,给提包的同时还要撑伞的人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国外,曾经报道过戴在头上的、帽子形状的太阳伞;固定在上身的伞等,但是,它们仍然是传统伞的表现形式,遇大风大雨时,它们还是很不适用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造型新颖、使用方便的免手撑防风雨伞,其球形伞面可防止大风将伞体吹倒,起到充分遮风挡雨的作用,同时使人撑伞的手可以解放出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免手撑防风雨伞,包括骨架和伞面,其特征是,骨架由六至八根U形支杆通过支杆的两端由连接轴和连接螺栓连接构成,形成能伸缩、能展开成270°的圆形骨架;伞面扣接在骨架U形支杆上的槽内;在第二根U形支的上端连接第一支架,在第四根U形支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支架,它们的下端交叉连接,在交叉连接点上与第三支架的下部连接,第三支架的上端连接在第三根U形支杆的上端,其下端连接在护肩板的后端;护肩板为前端有弧形圆槽的板状结构,护肩板上装有尼龙扣带。
所述骨架的U形支杆由弧形合金外管与金属直管内管套接构成,弧形合金外管的两端套接在金属直管内管里,金属直管内管的下端与连接轴连接。
在所述连接轴内设有活动搭扣,活动搭扣能使骨架的U形支杆撑开后被卡住,须借助外力才能收起撑开的U形支杆。
所述的活动搭扣含有外齿套、内齿轮和弹簧构件,U形支架固定在外齿套的外侧,外齿套的内表面有半圆形的齿,内齿轮嵌套于外齿套内部,外齿套内表面的半圆齿与内齿轮外表面上的半圆形齿相互咬合。
所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为可调节可伸缩的杆状结构,由三段不同直径的合金管套接组成。
所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采用镁铝合金管材制作。
所述的护肩板分为固定的上板和可以调节的后板。
所述的护肩板由左右两个对称部分套接而成,护肩板的宽度可以调节。
所述护肩板上板和后板的下端装有尼龙扣带。
本实用新型免手撑防风雨伞的积极效果是:
(1)结构新颖独特,突破了传统观念,使撑伞人的手可以解放出来;
(2)伞形为270°球面结构,有很好的防雨抗风作用;
(3)采用全透明或半透明的伞面,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4)实现用肩膀固定伞,可伸缩调节的支架能适合不同体形的人使用;
(5)用轻质合金材料制作,且可折叠,便于使用和携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免手撑防风雨伞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免手撑防风雨伞的侧视结构图;
附图3为U形支杆由连接轴和连接螺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连接轴内活动搭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支架和护肩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U形支架外管和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标号分别为:
1、骨架, 2、伞面, 3、连接轴,
4、连接螺栓, 5、第一支架, 6、第二支架,
7、第三支架, 8、护肩板, 9、尼龙扣带,
10、活动搭扣, 11、外管, 12、内管,
13、弹簧, 14、横杆, 15、按钮,
16、球形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免手撑防风雨伞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和2。
一种免手撑防风雨伞,包括骨架1和伞面2,骨架1由六至八根U形支杆通过支杆的两端由连接轴3和连接螺栓4连接构成(参见附图3),形成能收缩、能展开成270°的球形骨架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5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车门后视镜安装结构
- 下一篇:用于快速制造的三维物体的表面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