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文丘里管的半干法脱硫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5849.6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43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汤瑞琪;仝明;朱海兴;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83;B01D53/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益华 |
地址: | 31504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文丘里管 半干法 脱硫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塔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文丘里管的半干法脱硫塔设备。
背景技术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主要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脱硫,目前干法和半干法脱硫效果较好的系统是循环流化床工艺。
现有半干法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结构由文丘里管、直体、塔顶等部分组成,文丘里管在脱硫塔的下部,呈垂直布置。文丘里管的作用是该区气流呈湍流,由于它们间在湍流区互相撞击和磨擦使脱硫剂表面形成的副产品脱落,从而使脱硫剂颗粒表面裸露,因次大大提高了脱硫效率。
传统半干法脱硫塔结构为垂直布置的文丘里,其结构如图1所示:文丘里管2在吸收塔1的下部,呈垂直布置.循环脱硫灰、水和脱硫剂的加入点是在吸收塔文丘里管2的缩颈上部扩颈区。吸收塔1的上设置烟气出口11、脱硫剂入口41、水入口42。该区气流呈湍流,由于它们间在湍流区互相撞击和磨擦使脱硫剂表面形成的副产品脱落,从而使脱硫剂颗粒表面裸露,因而大大提高了脱硫效率。但是文丘里管2呈垂直布置.使脱硫塔抬高了将近6米,与此相关的大布袋除尘器也抬高了将近6米。致使设备投资增加。
例如,在中国97202000.4公开了一种一种立式脱硫除尘器,具有旋风除尘器(3),本体(4),排灰底座(1),特征是旋风除尘器(3)的入口接有文丘里管(18)和水喷嘴(17),本体(4)为上大下小的圆筒体,内有防腐层(5),本体上端有布水槽,本体上部有旋流器(11),本实用新型烟气与碱性水混合,去除二氧化硫及酸性物能力强,经旋风除尘和本体的壁淋水的粘附除尘效率高,又经旋流器减少烟气所含水分,本体为钢制易安装,运输,维修。但是该技术方案的由于采用烟气与碱性水混合去除二氧化硫,为湿法脱硫,系统易腐蚀。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36416.5提供一种复合循环喷射流化床烟气脱硫方法及反应塔,烟气经文丘里装置从复合循环喷射反应塔底部与吸收剂混合进入反应塔下部湍流反应区,后向上经过复合循环喷射装置环周进入上部湍流反应区,反应后经旋风除尘系统和电除尘系统得净化气通过烟囱排出。该反应塔的壳体上、下分别有烟气出口和下连接文丘里装置的进气口,进气口连有吸收剂进料管,壳体内有与壳体连接定位的复合循环喷射装置,下部湍流反应区相对的壳体连有进水管和水、蒸汽管及循环脱硫灰返料管。但是该技术方案的烟气在复合循环喷射反应塔底部与吸收剂混合,混合程度相对不剧烈,脱硫效率有待提高。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0410101853.0提供一种干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塔,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塔体及与塔体连接的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喷水进口和喷粉进口。塔体是由上下两段组成并由所设文丘里段将其两段连接。塔体的下段为起缓冲作用的预分离室,预分离室与所述的烟气进口的连接形式采用切向进气可旋转式结构,预分离室的底部为锥形落灰口。塔体的上段为直筒段,直筒段下部连接所述的喷粉进口和置于喷粉进口上方的喷水进口。直筒段的上部内置有起惯性分离作用的内分离构件及置于内分离构件上方与直筒段外壁连接所述的烟气出口。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在不增大设备的占地面积和投资的情况下,提高脱硫效率,避免塔内发生结垢,保证脱硫装置的稳定运行。但是该技术方案增加了起缓冲作用的预分离室,增加了投资。
另外,目前大量中小锅炉急需对烟气脱硫改造。但是通常改造过程考虑到成本问题,需要一种对锅炉尽可能少的部分进行修改而达到尽可能高的脱硫改进效果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同时要满足可靠、低成本、无二次污染要求的烟气脱硫装置。
为此,本领域缺乏一种可以针对中国大量中小锅炉烟气脱硫改造,满足可靠、低成本、无二次污染要求的烟气脱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针对中国大量中小锅炉烟气脱硫改造,满足可靠、低成本、无二次污染要求的烟气脱硫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文丘里管的半干法脱硫塔设备,所述半干法脱硫塔设备包括:
—设在所述脱硫塔设备上部的吸收塔;
—设在所述脱硫塔设备下部的文丘里管;
—所述吸收塔和所述文丘里管之间设置弯管部分,所述弯管部分连通所述吸收塔和所述文丘里管;
其中,
所述文丘里管为水平式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文丘里管的轴线与水平面的角度在-10~+10°之间。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文丘里管的轴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所述轴线是指文丘里管的管道的中心轴所在的线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弯管的弯曲角度为90±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5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法分离和回收装置
- 下一篇:扫地水膜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