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格构柱三轴自动无线实时调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5688.0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4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定江;唐明;徐平飞;周红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 玮 |
地址: | 20012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构柱三轴 自动 无线 实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土建基础施工领域,尤其涉及在土建“逆作法”施工中的格构柱调垂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格构柱自动实时调垂系统采用上部校正架法。如图1所示,在桩孔地面浇筑校正格构柱钢架基础16,并在钢架基础16上固定安装一定高度的校正钢架15,吊装格构柱6于桩孔内并与校正钢架15可调连接,采用经纬仪校直格构柱外露地面以上的经纬度,同时测斜仪14读出此时的垂直度基准数据,等到浇灌桩孔混凝土后,再次测量格构柱6的垂直度,如果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则通过钢架15内的二轴调整装置调整格构柱的垂直度,当格构柱6垂直度满足要求后,将上述活动连接固定。其中二轴调整装置如图2所示:通过X和Y两个方向的螺杆19人工调整格构柱的垂直度。
但是上述上部校正架法的调垂系统具有如下缺点:
1、由于格构柱校正钢架及钢架基础的总质量不可能设计很大,因此当校正力矩稍大时钢架基础连同钢架就会移动,从而失去了可靠的垂直度固定作用,这是导致调垂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2、由于首次校正垂直度时仅靠冒出地面2m的柱身,靠经纬仪与测斜联动读取垂直度,而整个格构柱身一般长在20m左右。因此其初测误差比较大,这也是导致调垂精度低的原因之一。
3、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冲击力,及提拔浇砼导管时会对格构柱产生一定的挤压力,而此时采用测斜管、监测测斜将非常麻烦,需要停止浇灌混凝土,卸下料斗,进行监测垂直度情况。因此给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即不能进行边施工边进行实时监测与调垂。另外,当混凝土浇筑完毕,格构柱已插入灌注桩中时,此时虽能监测,但由于格构柱已经插入混凝土内,则虽发现垂直度不符合要求,但要调垂已很困难。
4、调垂采用人工机械构造,自动化程度低、时间长、工效低,而且采用二轴调垂,二个轴的方向由于存在摩力,会相互干扰,因此调垂效率低下。
5、校正钢架虽然能重复使用,但钢架基础是采用混凝土材料,不能重复使用。其二、格构柱冒出地面上的2m,割掉后,基本不能重复使用。其三、校正钢架的高一般在3m左右,加上料斗约4.5m高,因此混凝土搅拌车不能向桩孔内直接投混凝土料,必须采用混凝土汽车传送泵,这也增加机械台班费(25元/m3)。综上所述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格构柱三轴自动无线实时调垂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格构柱调垂系统的可靠性与调垂精度,且自动化程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格构柱三轴自动无线实时调垂系统,包括放置在桩孔内的格构柱、设置在桩孔顶部的护筒,及安装在桩孔地面上的地面定位平台,还包括测斜装置、调整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测斜装置安装在格构柱上,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护筒和格构柱之间,所述测斜装置和调整机构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接收并处理来自测斜装置的数据,并控制调整装置调节格构柱的垂直度。
所述调整装置是三轴可调机构。
所述三轴可调机构为三支呈120度均布的千斤顶,千斤顶的一伸缩端与格构柱相对,另一端顶于护筒内壁凸槽处。
所述护筒是一设有三个120度的外凸滑槽的圆管,所述千斤顶分别滑动式连接在所述外凸滑槽内。
所述控制装置为一中央计算机。
所述中央计算机还连接有一计算机监控终端。
所述测斜装置为一角度传感器。
所述测斜装置与控制装置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所述调整装置连接有一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为一油压站,所述油压站和调整装置通过油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a)将格构柱的调整装置直接设置在护筒上,可以依靠护筒四周的土压力提供给格构柱足够的调垂反力,这比原先依靠钢架基础的自重提供的反力要大5~10倍。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格构柱三轴自动无线实时调垂系统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其调垂精度,调垂精度可以达1/500~1/2000的垂直精度。
b)自动化程度高,当格构柱进入桩孔,上口校正固定后,即进入全自动控制状态,对格构柱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施可进行随时监察并调正垂直度的实时调控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本项技术的自动化程度。
c)垂直度的信号及调控指令采用无线信号传输,避免了在繁忙的工地现场其他工序对电线、电缆的损坏,与对格构柱调垂的干扰。
d)采用三轴可调机构,不仅节约了可调机构的1/4材料,而且在二个方向上的调垂不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5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