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的组合及其风扇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4579.7 | 申请日: | 200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9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龚立飞;陈志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39;H01R13/641;H02K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地址: | 201114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模组 电路板 组合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风扇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提高组装安全性的风扇模组及使用此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的组合。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电脑系统种类繁多,然而无论是适于个人使用的桌上型电脑或笔记型电脑,亦或是具备强大功能的服务器电脑,随着电脑的运作速度不断提升,使得电脑系统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发热功率不断地向上提升。
电脑系统内部的散热效能对于维持系统稳定运作来说变得非常重要。当电脑系统内部的温度过高时,不但可能会造成电脑系统当机,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内部电子零件的损毁。因此,可在电脑系统的内部根据需求而配置一个或数个风扇模组,透过风扇模组的运转将电脑系统内部的热气排放至外界来进行散热,以避免因过高的系统温度而造成电脑系统损毁。
现有的风扇模组借由其风扇接头与一电路板上的风扇插槽插接在一起,使风扇模组组装在电路板上。然而,在将现有的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组合在一起时,使用者是先将风扇接头与插槽对位,然后施力将风扇接头对应插置入插槽。因为风扇接头与插槽之间无对位的结构,所以使用者虽然可将风扇模组固定于电路板上,但无法确定风扇接头是否已正确地安装完成。此外,风扇模组的风扇接头是利用紧配的方式以紧密地固定在电路板的插槽中,使用者并无法得知第一信号接脚与第二信号接脚是否有产生接触不良进而影响风扇模组与电路板之间电子信号的传递的情形。更须一提的是,风扇模组的位置与电脑的机壳邻近,所以当使用者在拆装风扇模组时,手很容易碰触到机壳而不方便将风扇模组拆卸,并且在拆装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机壳的刮擦而容易使手受伤,提高工作上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的组合及其风扇模组,可提升使用者拆装风扇模组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扇模组,其包括一风扇及一风扇接头。风扇接头配置于风扇的一侧,且风扇接头包括一壳体以及多个信号接脚。壳体具有多个侧壁、一弹片以及一按压部,其中弹片以及按压部位于这些侧壁的其中之一上,且弹片具有一限位结构,而按压部的一部份承靠弹片。这些信号接脚配置于壳体内,且壳体的一底面具有多个开口以暴露这些信号接脚。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组的一实施例中,风扇接头为一公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组的一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为一卡钩。
本实用新型更提出一种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的组合,其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风扇模组。电路板具有一风扇插槽,且风扇插槽具有一第一限位结构以及多个第一信号接脚。风扇模组包括一风扇以及一风扇接头。风扇接头配置于风扇的一侧,且容置于风扇插槽内。风扇接头包括一壳体以及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壳体具有多个侧壁、一弹片以及一按压部,其中弹片以及按压部位于对应第一限位结构的侧壁上,且弹片具有一第二限位结构,而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互相干涉,且按压部的一部份承靠弹片,而这些第二信号接脚配置于壳体内,且壳体的一底面具有多个开口以暴露这些第二信号接脚,而这些第二信号接脚与这些第一信号接脚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的组合的一实施例中,风扇插槽为一母接头,而风扇接头为一公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的组合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为一卡槽或开口,而第二限位结构为一卡钩或凸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的组合及其风扇模组中,由于风扇模组的风扇接头上具有按压部设计而方便使用者将风扇模组拆装在风扇插槽内,且可避免使用者拆卸风扇模组时容易受伤。如此,使用者在拆装风扇模组时具有较佳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2绘示为图1的电路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绘示为图1的风扇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机壳
100: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的组合
1000:电路板
1100:风扇插槽
1110:第一限位结构
1120:第一信号接脚
2000:风扇模组
2100:风扇
2200:风扇接头
2210:壳体
2220:第二信号接脚
2222:侧壁
2224:弹片
2224a:第二限位结构
2226:按压部
2226a:固定端
2226b:自由端
2228:底面
2228a: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4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