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式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3845.4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14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文龙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习群 |
地址: | 3531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坠落 安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减缓下坠速度的主动式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从事高空作业或空中活动,如高层玻璃清洗或攀岩活动的人员通常采用安全带固定来防止意外的发生,但安全带的使用要与大型固定物进行连接,有时使用不够方便,故有些人员会嫌麻烦而不愿拴安全带或没耐心拴牢。人员一旦不小心从高空坠落,结果多半为重伤或死亡,目前还无有效的方法来阻止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急需一种可主动判断人员处于坠落危险状态并提供安全保护的装置,以作为安全带的备用安全保护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主动判断人员处于坠落危险状态,并迅速减缓下降速度的主动式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动式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为折叠式的气囊,气囊通过背带与人体相连,高压轻气容器被密封于气囊内,在高压轻气容器的底部设有一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微处理器、加速度感应器、点火电路和电源,微处理器接收加速度感应器的输入信号,微处理器输出信号至点火电路,点火电路连接电雷管、导爆管,导爆管连接高压轻气容器上的切割索,微处理器接收到加速度的异常信号,判断加速度接近1g时,输出驱动点火电路,点燃电雷管,电雷管引燃导爆管,导爆管引燃切割索,切割索切开高压轻气容器,轻气充满气囊从而减缓下坠速度。
所述气囊上还设有放气装置。
所述气囊的展开形状是伞状、或是半圆状、或是圆状、或是椭圆状、或是圆钟状、或是圆柱状。
高空作业人员上高空前,背上本实用新型,并打开电源开关,该保护装置内的组件上电后,进入待命状态。其中的加速度感应器敏捷地捕捉人体所受到的加速度,当高空作业人员身体有加速度,加速度感应器立刻感知,迅速把信息传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接收到加速度的异常信号,判断加速度接近1g时,即认为高空作业人员处于坠落的危险状态,微处理器驱动点火电路点燃电雷管,电雷管引燃引爆管,引爆管引燃高压轻气容器上的切割索,切割索瞬间切开高压轻气容器,轻气迅速充满气囊,气囊膨胀,膨胀力冲开折叠成型约束的气囊。气囊得以充分展开,产生升力与阻力,有效地缓解人的下落速度,从而使人平安着地。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功效在于:主动判断人员处于坠落危险状态,迅速减缓下坠的速度,防止悲剧的发生;为高空作业或空中活动人员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主动式安全保护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空气轻气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人背着主动式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气囊展开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气囊; 2—高压轻气容器;
3—电路板; 4—切割索;
5—微处理器; 6—加速度感应器;
7—点火电路; 8—电源;
9—电雷管; 10—导爆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动式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为折叠式的气囊1,气囊1通过背带与人体相连,高压轻气容器2被密封于气囊1内,在高压轻气容器2的底部设有一电路板3,电路板3上设有微处理器5、加速度感应器6、点火电路7和电源8,微处理器5接收加速度感应器6的输入信号,微处理器5输出信号至点火电路7,点火电路7连接电雷管9、导爆管10,导爆管10连接高压轻气容器2上的切割索4,微处理器5接收到加速度为1g的信号,输出驱动点火电路7,点燃电雷管9,电雷管9引燃导爆管10,导爆管10引燃切割索4,切割索4切开高压轻气容器2,轻气充满气囊1从而减缓下坠速度。
所述气囊1上还设有放气装置。
所述气囊1的展开形状是伞状、或是半圆状、或是圆状、或是椭圆状、或是圆钟状,具体形状根据气动外形或场地需要决定。气囊1内的轻气,因密度比大气小,产生升力,升力大小可根据轻气密度以及气囊体积算出。同时,气囊1展开的横截面积很大,下降过程会产生很大的阻力,阻力大小可以根据横截面积与下降速度等算出,而且人下降速度越快,则气囊1产生的阻力越大,形成降落伞效应,可有效的缓解人的下降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文龙,未经黄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38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卫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