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回缩式安全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3469.9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76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仙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双鸽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A61M5/178;A61B5/153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 伴 |
地址: | 201400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回缩式 安全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一次性注射器,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注射后针管能自动回缩到芯杆里的安全注射器。
背景技术
医用注射器是常用医疗器械,医用注射器主要用于注射药液或检验抽血等。
采用注射器完成注射或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样后,对于医生或护士来说存在着被注射器上的注射针扎伤的危险。在国外,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粘针”。这导致医护人员和处理这些医疗废弃物的人员经常暴露在感染与血液有关的疾病,如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等的危险之下。
另外引起艾滋病、肝炎病等在人类中蔓延的另一主要原因之一是:病人共用和重复使用注射器带来的风险。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遭受针害而感染B型肝炎的患者多达800到1,600万人,感染C型肝炎的则有200到450万人,感染爱滋病的也有7到15万人,而每年因针害而丧命的约有130万人。美国疾病防治协会的资料显示,全美一年平均有160万件针刺意外发生,其中护士群和血液检验人员针刺意外事件频率最高,再其次为医生。美国联邦职业安全卫生署(OSHA)估计全美有560万医疗行业的员工暴露在血液疾病的职业威胁之下,操作医疗锐器(例如注射针)的人均有这样的风险。有98%护理人员会感受到潜在的危险,其次是医师70%。针刺造成的伤口并不大,但随之而来的郄是有致命性的危害,因为使用过的注射器带有病患的血液或体液,属于被污染的器具,若健康的工作人员再遭其扎伤,可能受到感染,最常发生传染的疾病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AIDS与梅毒等。
研究指出健康医护人员被B肝污染的针头扎伤,又未有适当的善后处理,因而感染B肝的机率在6~30%、感染C肝的机率在2~10%、感染AIDS机率在0.3~2%。针刺事件最常发生在一般病房,其它尚包括手术室、加护病房、治疗室与急诊室等。若再以医疗行为来看,套回针套的动作最容易被注射器伤害,而用完的注射器尚未放入收集盒,也容易刺伤医护人员,因此厂商在安全注射器的研发,多着重在避免回盖的程序。
根据美国疾病防制中心统计,美国医护人员每年依照正常程序向上级呈报的针刺事件(needle stick)约在六十万人次,若是包括没有报告或者其它尖锐医疗器材所刺伤者,应有百万以上人次,而美国医护人员介于五百到六百万人,相当于有20%机率被刺伤。美国护士协会认为健康的医护人员在遭受针刺之后,每次检验及预防感染的费用2000~3000美元,如果因此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每年治疗费用1万~2万美元,若被HIV感染(HIV会造成AIDS),则每年治疗费用更高达2万~3万美元。传统注射器每支市价约0.10~0.15美元,以美国每年用量50~60亿支计算,注射器支出为5~9亿美元,而以六十万人受到针刺、每次检验费用3000美元计算,医护人员防治费用即达18亿美元,若被感染支出更高。实际上美国一年有12000名医护人员因针刺事件而感染B型肝炎、C型肝炎或AIDS,其中300余人死亡。不含因此被迫休假或心理治疗的医药支出,推估总共在35亿美元以上。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估计,62-88%的锐器伤害可以通过使用更安全的医疗器械而避免。1999年11月5日,美国联邦职业安全卫生署(OSHA)发布了“Directives2-2 44D”,要求医院和健康机构向职工提供安全的针器械,以使他们避免受到“粘针”伤害。2000年11月6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The Needlestick Safety and Prevention Act(HR5178)粘针安全与防范法案》,要求医院和健康机构使用更安全的带针医疗器械,以使他们避免受到“粘针(Needle stick)”伤害。这项法案的出台,使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商开始关注带针保护装置的医疗锐器,通过这样的保护装置可以将用毕的针头隐藏和保护起来,避免针头外露造成刺伤人员及感染疾病的意外。
虽然一些国家政府正大力推动一次性安全针筒的使用,但并非世界各地都有如此观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目前世界各国针筒/针被重复使用的比例仍高,其中重复使用比例较高的以发展中国家居多,未来这些地区一直面临相当大的感染危机。下表是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双鸽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双鸽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3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