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结晶器密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3301.8 | 申请日: | 200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34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华;侯安贵;施春月;吴杰;陈华;徐国栋;朱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B22D11/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器 密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连铸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连铸结晶器的引锭头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大部分连铸企业一般都采用结构比较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的铁钉屑和冷却块进行密封。但随着连铸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简化铸机设备,降低维护费用等原因,自动脱锭型引锭头开始在连铸机上广泛使用。由于现有的需要脱锭升降装置协助脱锭的引锭头燕尾槽的形状和容积率与不需要脱锭升降装置的引锭头的燕尾槽形状和容积率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自动脱锭燕尾槽的“R”面与结晶器外弧铜板之间的距离偏短,初生的坯壳在受到拉力作用下,在这个位置容易造成少量的变形,并在燕尾槽的角部形成应力集中点,很容易造成初生坯壳的开裂,并形成开浇漏钢事故。所以这种传统的密封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实际生产的要求。
某钢厂1998年投产的1450连铸单元,就使用了自动脱锭的引锭头,由于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充分而采用了传统的结晶器密封方式,结果发生了频繁的开浇漏钢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设备备件周转的被动局面。
2004年,该钢厂3#厚板连铸机建成投产,该铸机也采用了自动脱锭引锭头,而这种由日本设计的引锭头的表面形状非常奇特,根本就不适合于传统的结晶器密封方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新型的结晶器密封组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铸结晶器密封组件,通过各个部分不同的作用达到加快燕尾槽内钢水凝固速度,避免引锭头与结晶器铜板之间的间隙内溅入冷钢,从而强化初生坯壳抗变形强度,防止了因初生坯壳开裂形成的开浇漏钢事故,同时确保结晶器密封作业的快捷和脱锭功能不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连铸结晶器密封组件,连铸结晶器包括一引锭头和设于其上的一燕尾槽,引锭头包括一外弧面,两燕尾槽斜面和一迎钢面,燕尾槽上开有一助脱锭槽,还包括:至少两块加强筋,放置在燕尾槽内。
优选地,加强筋的个数为2~4个。
优选地,还包括一加强筋,放置在助托锭槽上。
优选地,两密封板,设在燕尾槽斜面的转角处,其相邻两条边反向弯折,分别扣在引锭头的迎钢面和外弧面上。
优选地,还包括两压块,其上穿设一反向弯折的钢丝,压块分别压设在密封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一钢棒,横设在外弧面与燕尾槽之间的连接转角处。
优选地,还包括一对刚性压紧角尺,分别设在迎钢面及外弧面的过渡转角处。
优选地,还包括2~4块助凝防溅网板,分别压设在刚性压紧角尺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 加快燕尾槽及助脱锭槽内部钢液的冷凝强度,避免拉漏事故发生。且其密封作业方便快捷、规范性强。密封件的重量比现有技术略轻。
2 有效控制引锭头本体受钢液热应力的影响程度,从而提高引锭头的使用寿命。避免因开浇漏钢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3 能固定铁钉屑,避免撒下的铁钉屑流入燕尾槽,提高燕尾槽内部的盛装钢液的容积。
4 不但能提高钢液的冷凝速度,同时能有效控制钢液在开浇时的飞溅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燕尾槽加强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燕尾槽加强筋安装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助脱锭槽加强筋立体图。
图4-1和4-2为本实用新型的两对称密封板立体图。
图5-1和5-2为本实用新型的两对称压块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两对称压紧角尺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助凝防溅网板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1的小断面密封组件的三维爆炸图。
图9为图8的装配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大断面密封组件的三维爆炸图。
图11为图10的装配图。
图中,1引锭头,2燕尾槽,3密封板,4压块,5钢棒,6助凝防溅网板,7压紧角尺,8燕尾槽加强筋,9助脱锭槽加强筋,10外弧面,11钢丝,12配重,13助脱锭槽,14燕尾槽斜面,15迎钢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晶器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板3,压块4,钢棒5,助凝防溅网板6,压紧角尺7,燕尾槽加强筋8,助脱锭槽加强筋9等。在实际开浇时,当引锭头1插入板坯连铸机结晶器内部的标定高度且静止后,操作工可陆续开始对引锭头1进行组件密封措施,分别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3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带磁环式油缸消磁的隔热装置
- 下一篇:高浊度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