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腔一体自身蓄热式烧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3025.5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0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霞;王凤平;朱昆;王永峰;王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鼎灿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8 | 分类号: | F23D14/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 羽 |
地址: | 200063上海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自身 蓄热 式烧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陶瓷热工设备的燃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四腔一体自身蓄热式烧嘴。
【背景技术】
近年来,蓄热式燃烧技术以其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在我国钢铁、化工、机械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热值1200kcal/Nm3以上的燃料多以空气单蓄热形式为宜,对于以混合煤气(热值1800~2200kcal/Nm3)、净发生炉煤气(热值1400kcal/Nm3)、焦炉煤气(热值3400~4000kcal/Nm3)及天然气(热值8000~10000kcal/Nm3)等为燃料的工业炉上采用空气单蓄热式燃烧技术,普遍收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但是由于空气被预热到1000℃左右参与燃烧,因此被加热钢坯的氧化烧损加重。而在以热脏发生炉煤气为燃料的工业炉窑上采用空气单蓄热式燃烧技术并不成功,很多企业在以热脏发生炉煤气为燃料的工业炉窑上采用了蓄热式烧嘴后,由于热脏发生炉煤气含有大量焦油和灰尘,经常堵塞蓄热式烧嘴的关键部件——蜂窝体,导致蓄热式烧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现有的蓄热式烧嘴的使用情况如下:
普通的单蓄热烧嘴用在热脏发生炉煤气上,在由供风期向蓄热期换向时,煤气需要切断。含有大量焦油和灰尘的煤气每60秒(换向周期)左右切断一次,导致焦油在煤气喷口处结焦堵塞煤气喷口。在煤气切断的瞬间,刚性气流消失后空气喷口开始排烟,此时抽吸的刚好是混有大量灰尘的烟气,甚至是未来得及完全燃烧的煤气、烟气混合物,因此就造成蓄热室内蜂窝体的堵塞。
普通的单蓄热烧嘴用在混合煤气、净发生炉煤气、焦炉煤气及天然气等热值相对较高的燃料上,节能效果比较明显,但由于空气被预热到1000℃左右参与燃烧,因此火焰有明显的高温区,整体温度不均匀。此外,由于蓄热式烧嘴是炉内混合,因此燃料热值越高,混合就越不好,为了得到刚性火焰,空气比例偏高,造成氧化烧损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的、四腔一体自身蓄热式烧嘴,既能使蜂窝体的堵塞和坯料的氧化烧损明显改善,又保证了煤气的连续流动和在炉内的连续燃烧,且NOX的生成量大大降低。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腔一体自身蓄热式烧嘴,含有小圆柱体、大圆柱体、烧嘴砖、燃气喷管以及空气入口,其特征是,小圆柱体与大圆柱体同轴心且连为一体,在大圆柱体的前端设有烧嘴砖,燃气喷管贯穿于小圆柱体、大圆柱体和烧嘴砖的轴心,空气入口设置于小圆柱体上;大圆柱体内壁衬有保温层,壳体内设有四个蓄热室,蓄热室以圆柱形的轴心为轴线设置在燃气喷管的四周,蓄热室与蓄热室以及与燃气喷管之间用耐火隔板隔开;小圆柱体不设保温层,其内部四个腔分别对应连接四个蓄热室;共设两个空气通道,每个空气通道分别外接一个空气入口,内连一组蓄热室;四个蓄热室的进气端连接在小圆柱体的内端,通过空气通道与空气入口相通,四个蓄热室的出气端通过热空气室连接空气喷管。
可选的,所述的空气入口有两个,为中空长方形柱状体,其口端有法兰,彼此呈垂直状态设置在小圆柱体上。
可选的,所述中空长方形柱状体的下半段呈喇叭状,其扩大的底部与小圆柱体连结。
可选的,所述的四个蓄热室为扇状柱形,蓄热体(蜂窝体和挡砖)分相同的小块扇状柱体置于蓄热室内,长度一般为100毫米。
可选的,所述的四个蓄热室,每相对的两个为一组,当一组蓄热室进气蓄热时,另一组蓄热室用于排烟。
可选的,所述的每个蓄热室设置有两根空气喷管,四个蓄热室共设置有八根空气喷管,空气喷管通过空气室向轴心燃气喷管倾斜。
在所述的空气喷管内设置有侧吸管。
所述侧吸管的一端连接在空气喷管的中部,侧吸管的另一端呈喇叭状开口,设置在空气喷管端口的外侧。
可选的,在大圆柱体与烧嘴砖之间设置有压紧结构,使大圆柱体与烧嘴砖结合更紧密。
可选的,所述的压紧结构可以拆装。
本实用新型四腔一体自身蓄热式烧嘴的工作过程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鼎灿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鼎灿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3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避雷器
- 下一篇:大流量液压隔膜计量泵泵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