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3001.X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50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石秉钧;苏其灿;石惠娜;石文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坤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坤孚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4 | 分类号: | F02M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屈 蘅 |
地址: | 20012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摩托车发动机和小型汽油发动机上供燃系统的汽化器。
背景技术
原有的汽化器中的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中的两级减压机构是左右设置的,使得汽化器占用空间过大,材料浪费。另外,原有的发动机大多使用汽油为燃料,也有少数使用LPG即液化石油气为燃料。但是原有的汽化器只有一个喷口,在使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时,常常因为燃料雾化效果欠佳,与空气混合不均匀,而引起燃烧不够充分和不平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不但会造成燃料浪费,而且会排放出更多的有害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化器,混合室采用多喷口方式,雾化更好,使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使发动机充分燃烧,达到高效、节能和环保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化器,包括燃气阀总成单元和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所述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上设有燃气接口,所述燃气阀总成单元上设有空气进口和混合气出口,燃气经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进入燃气总成单元与其内的空气混合,所述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包括一级减压机构和二级减压机构,且两者上下设置。改变以往左右设置的结构,使得汽化器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体积的同时节省了材料。
所述燃气阀总成单元包括与空气进口和混合气出口相通的混合室和主喷嘴,经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出来的燃气经主喷嘴在混合室内与空气混合。
所述主喷嘴内设有用于启闭主喷嘴的针阀,所述针阀内设有具有向下开口的中心通道,所述针阀的侧壁开有若干与所述中心通道连通的小孔。小孔具有喷口的功能,采用多喷口方式,雾化更好,使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更加均匀。
所述小孔在所述针阀的侧壁上均匀分布。均匀分布,使得喷雾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汽化器的两级减压机构上下布置,使得汽化器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另外,其混合室采用多喷口方式,雾化更好,使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使发动机充分燃烧,达到高效、节能和环保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即燃气阀总成单元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针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X.燃气阀总成单元,Y.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Z.冷车加浓阀总成单元,1.空气进口,2.混合气出口,3.燃气接口,4.主喷嘴,5.针阀,51.中心通道,52.小孔,6.混合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汽化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这种汽化器,包括燃气阀总成单元X、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Y和冷车加浓阀总成单元Z,所述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Y上设有接液化石油气(LPG)的燃气接口3,所述燃气阀总成单元X上设有空气进口1和混合气出口2,燃气经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Y进入燃气阀总成单元X与其内的空气混合,所述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Y包括一级减压机构和二级减压机构,且两者上下设置。改变以往左右设置的结构,使得汽化器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体积的同时节省了材料。
所述燃气阀总成单元X包括:与空气进口1和混合气出口2相通的混合室6和主喷嘴4,经二次减压阀总成单元Y出来的燃气经主喷嘴4在混合室6内与空气混合。请参见图4,所述主喷嘴4内设有用于启闭主喷嘴4的针阀5,所述针阀5内设有具有向下开口的中心通道51,所述针阀5的侧壁开有若干与所述中心通道51连通的小孔52。现有的针阀5中没有向下开口的中心通道51,当针阀5向上移动,打开主喷嘴4时,燃气是从针阀5的外侧通过。而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后,在针阀5向上移动过程中,燃气不但从针阀5的外侧通过,还可以经中心通道51从小孔52通过与空气混合。因此,小孔52具有喷口的功能,采用多喷口方式,雾化更好,使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更加均匀。
所述小孔52在所述针阀5的侧壁上均匀分布。均匀分布,使得喷雾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汽化器的两级减压机构上下布置,使得汽化器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另外,其混合室6内采用多喷口方式,雾化更好,使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使发动机充分燃烧,达到高效、节能和环保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坤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坤孚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坤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坤孚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30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