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持中锋行笔的毛笔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2550.5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1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柏继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继开 |
主分类号: | B43K29/00 | 分类号: | B43K29/00;B43K8/02;B43K2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屈 蘅 |
地址: | 20009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持 中锋 行笔 毛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笔。
背景技术
学会用笔,是掌握毛笔书法以及国画线条的关键。用笔的技法称之为笔法。笔法是书法的精髓,也是国画技法中最根本的基本功。用笔,再确切一点说,就是用锋,也叫使锋、运锋和行锋,是完成字的点画时笔锋起止行走的规律。也可以概括地说,用锋就是执笔和运腕乃至运臂的实施。写任何一种笔画,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是指一画的开始,行笔是指下笔以后笔锋在画中的运动,收笔是指一画的结束。
用中锋写出的点画饱满浑厚,圆润美观,富有立体感。中锋:也称正锋,是许许多多用笔方法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所谓中锋行笔是指行笔时,使笔的主毫始终保持在点画中心线运行,不论笔锋左行、右行、转弯、变向都使笔锋保持在笔画的中间,不偏不倚。
要保持中锋行笔并不是要笔杆在行笔时永远垂直于纸面,而要根据不同的笔画走向,可以有一定角度的倾斜。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角度范围。
书法练习者开始练习时经常不能保持中锋行笔状态。因此,设计一个可以代替老师时刻提醒练习者要保持中锋行笔方式的毛笔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中锋行笔的毛笔,当毛笔偏离纸面一定角度时控制机构就会启动止笔机构工作,帮助书写者及时纠正错误的书写姿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保持中锋行笔的毛笔,包括笔杆和笔毫,笔毫设在笔杆下端,在笔杆下部设有止笔机构,在笔杆上设置有控制止笔机构动作的控制机构。
所述止笔机构包括套置在笔杆下部外侧的笔套,笔杆的下部靠近笔毫处固设一向外的凸块,在所述笔套上开有与凸块相对应的长条形槽。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角度球、托架、绳子、弹簧卡舌和卡口,所述托架呈凹口状并固设在笔杆的顶部,所述角度球放置在所述托架上,所述托架中心底部设有一绳子通孔,所述角度球上固设有一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穿过托架的绳子通孔并与固设在笔杆下端内部的弹簧卡舌固定连接,在笔杆的凸块下方位置设有与弹簧卡舌对应的卡口。
所述笔杆上开有一小孔,设置一内设通孔的拉块,所述拉块外廓比小孔直径大,所述角度球和弹簧卡舌间的绳子穿出小孔并穿置在拉块内。
所述托架呈内凹圆弧状。
所述弹簧卡舌包括2-8个卡舌。
所述弹簧卡舌包括6个卡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当毛笔与地面偏离一定角度时,角度球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就会下落,通过绳子的牵拉作用,拉动弹簧卡舌使之变形缩进卡口里面,让止笔机构向下运动,盖住笔毫,以此提醒书法练习者使之保持中锋行笔。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中锋行笔的毛笔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保持中锋行笔的毛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持中锋行笔的毛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的C部局部放大图;
图7是由六个卡舌组合成的弹簧卡舌与卡口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由三个卡舌组合成的弹簧卡舌与卡口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角度球下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笔杆,11-卡口,12-小孔,13-凸块,2-笔豪,31-角度球,32-托架,321-绳子通孔,33-绳子,34-弹簧卡舌,4-笔套,41-长条形槽,5-拉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中锋行笔的毛笔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保持中锋行笔的毛笔,包括笔杆1和笔毫2,笔毫2设在笔杆1下端,在笔杆1下部设有止笔机构,在笔杆1上设置有控制止笔机构动作的控制机构。
所述止笔机构包括套置在笔杆1下部外侧的笔套4,笔杆1的下部靠近笔毫2处固设一向外的凸块13,在所述笔套4上开有与凸块13相对应的长条形槽41。笔套4下落以后,最终由凸块13限位,防止笔套4掉离笔杆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继开,未经柏继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2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