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承插式电缆桥架隔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2038.0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9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超高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0 | 分类号: | F16L3/00;H02G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常 明 |
地址: | 20094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插式 电缆 隔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桥架,特别涉及一种承插式电缆桥架的隔板。
背景技术
电缆桥架是用于动力、控制等电缆敷设与分配的重要附件。通常,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或光缆等必须分别安装,当上述电缆数量、容量较少时可用同一电缆桥架安装,但是在中间要用隔板将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等隔开敷设,其隔板在托盘内的位置根据装线容量的多少分配而定。通常隔板的制作通过焊接工艺制作,由于金属托盘底板一般采用δ=2mm的钢板制成,焊接后易发生变形;而塑料制的托盘焊接强度大,又会产生有害气体;而且电缆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了考虑通风散热,设计部门一般采用梯架形式的托盘,其结构为由两侧板与若干根横档构成的刚性梯形部件,因此在上述梯架上安装隔板将更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承插式电缆桥架隔板,它解决了现有电缆桥架隔板安装困难、尤其在梯架上安装隔板将更为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承插式电缆桥架隔板,它由板材制成,所述隔板截面形状的二个端部分别设有开口部,每个开口部的内部设有圆弧形空腔,该圆弧形空腔的二侧分别设有内凹的圆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承插式电缆桥架隔板是安装在桥架组装托盘横档隔板座上部的插板上进行承插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承插式梯架隔板采用阻燃性工程塑料,通过挤出成型工艺方法制成,可大规模地连续生产,隔板长度可根据需要如2m、4m、6m等在生产线上截断。
本实用新型的承插式电缆桥架隔板的优点是:隔板可方便快捷地安装;隔板具有可靠的连接强度;隔板高度规格可较为方便地进行转换;隔板符合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插式电缆桥架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隔板与隔板座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隔板安装在电缆桥架中的示意图。
图4是图1隔板安装在电缆桥架中并插装了高度调节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插式电缆桥架隔板由板材制成,隔板截面形状的二个端部分别设有开口部1,在每个开口部1的内部设有圆弧形空腔,该圆弧形空腔的二侧分别设有内凹的圆弧形凹槽2。
如图1中所示,圆弧形空腔的底边3呈圆弧形,圆弧形凹槽2设置在圆弧形空腔的中部二侧。也可以将圆弧形凹槽2设置在圆弧形空腔的底部二侧。
为了节省材料,隔板截面形状的中部4可设置为空心部。
参看图2,本实用新型的承插式电缆桥架隔板在实际使用时,将本隔板10与隔板座20配合安装,隔板10的其中一个端部的开口部承插式地连接安装在隔板座20上部的插板上。当隔板开口部插入隔板座插板时,隔板开口部会发生局部的弹性变形,即隔板开口部位受力时向两边分开,呈喇叭状变形,当插入到位时,插板顶部正圆部位卡入隔板圆弧形空腔的圆弧形凹槽内,隔板开口部的两边开口部位回弹至原位,即完成了隔板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隔板开口部的开口档距离与隔板座上部插板的厚度一致,如4mm,隔板开口部的深度应大于隔板座的高度,如17mm,并在隔板开口部的12mm深度处设置二个对称的圆弧形凹槽。
参看图3,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隔板10安装在电缆桥架40中。
参看图4,本实用新型的隔板10的另一特点是具有多规格转换的通用性,隔板10的其中另一个端部的开口部承插式地插装有高度调节板30。由于组装托盘梯架是由两侧板与若干根横档构成的,在应用设计时,因装线容量的不同,电缆桥架40的侧板41高度也有所不同,使用本隔板就能当规格变大时,隔板高度也能随之增高,此时可将同材质的塑料板材,如厚度δ=4mm的塑料板材切割成条状,条状的宽度视规格不同选取,将该条状的高度调节板30插入隔板10上部的开口部,就可将隔板调整到所需要的高度。
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超高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超高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2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