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1449.8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6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5/02 | 分类号: | E05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 华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把手,尤其是一种有较强密封性的汽车门把 手。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车门的把手可以分为上翻式、外拉式等几种类型。对于上 翻式门把手而言,受其造型的约束,再综合考虑设计成本的问题,很难 设计出密封性能良好并且价格低廉的密封结构。
目前的上翻式汽车门把手,主要是针对把手基座以及固定把手基座 的汽车门板的钣金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但是对于活动手柄同把手基座 之间的间隙考虑不够,一般不设置任何密封装置,从而降低了整车气密 性并增大了整车风噪,不能给予用户较好的驾乘体验。所以,实有必要 提供一种可以增强整车气密性并且改善整车风噪的汽车门把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的目的在于增加上翻式汽车门把手的气密 性,降低整车的风噪,从而达到给予用户较好的驾乘体验的目的。为了 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是这样设计的:
一种汽车门把手,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枢接的活动手柄、与基座 连接的内侧密封条,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设置在该基座本体中部 的活动手柄安装孔、设置在基座本体后侧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 转轴以及设置在转轴上的回位弹簧;所述活动手柄,包括手柄本体、以 及连接在所述手柄本体后侧的旋转臂;其中,在所述活动手柄与基座之 间设有外侧密封条。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旋转臂上设有与所述转轴相配合的安装孔。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座本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内侧 密封条的基座支脚。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沿所述基座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穿透所述基座本 体的通孔。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中 的一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内侧密封条由烯烃系热可塑性弹性体 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外侧密封条由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 体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防止气体、液体 以及固体微型颗粒从车门把手区域进入车门的内部,能够帮助提高汽车 密封性并有助于改善整车的风噪水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的具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的基座安装外侧密封条后的正面视 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的基座安装外侧密封条后的背面视 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的基座安装内侧密封条后的背面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主要包括:汽车门把手的基 座12、与所述基座12枢接的活动手柄10、设置在所述活动手柄10与基 座12之间的外侧密封条14、以及设置在基座12的另一侧,即基座12 与汽车门板相邻侧的内侧密封条1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汽车门 板外侧的相应位置会设置有用于安装汽车门把手的并且与所述汽车门把 手外形相一致的开口,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门把手, 因此本文不再赘述汽车门板上相应开口的结构、形状等。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基座12包括基座本体120、设置 在该基座本体120中部的活动手柄安装孔122、设置在基座本体120后侧 的支架124、设置在所述支架124上的转轴126以及设置在转轴126上的 回位弹簧128。所述基座本体120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内侧密封 条16的基座支脚1202。优选地,沿所述基座本体120的外侧设置多个穿 透所述基座本体120的通孔1200。通孔120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 平行四边形等。这里所述的通孔1200仅为举例的目的,比如还可以使用 多个不连续凹槽来代替所述多个不连续的通孔1200,当然也可以是一条 整体式的凹槽。
所述活动手柄10包括手柄本体100、以及连接在所述手柄本体100 后侧的旋转臂102。所述旋转臂102上设有安装孔1020,该安装孔1020 可以与所述转轴126相配合,所述活动手柄10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绕所述 转轴126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的外侧密封条14用来密封活动手柄10和 基座12之间的间隙,内侧密封条16用来密封基座12和安装该基座12 的汽车门板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14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井两用动力钳
- 下一篇:复合钢结构桶形抗爆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