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音楼板新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1351.2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23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蒋佩和;蒋宝泰;蒋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佩和;蒋宝泰;蒋佩文 |
主分类号: | E04F15/20 | 分类号: | E04F1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洁 |
地址: | 200110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音 楼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隔音楼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隔音楼板新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结构往往注重保温和防水性能,却忽略了楼板隔声的能力。楼上的小孩蹦蹦跳跳的声音,人走动时拖鞋的踢踏声,重物掉落声、拖拽桌椅所发出的声音都能传到并影响楼下住户的生活作息,一般居民对这些噪声问题的不够了解和漠视,更加重了噪声治理的难度。
上述噪声属于振动传声,振动传声主要是通过楼面振动,并沿房屋结构的钢性连接层传播,最后振动结构向接受空间辐射形成空气声,传给接受者。此类属于撞击声的振动传声的隔声途径有:其一是使振动源撞击楼板引起的振动减弱,但在实际中难以普遍使用;其二是阻隔振动结构向接受空间辐射空气声,这通常在楼板下做隔声吊顶来解决,且吊顶要封闭,并与楼板用弹性连接,从造价与占用空间来说也无法普及;其三是阻隔振动在楼层结构中的传播,最有效的办法是浮筑楼面,是在楼板面层与结构层之间设置一层弹性隔音垫层,如海绵层、塑料层等隔音层,但是存在隔音效果有限,承重能力差,施工困难,易随时间压缩变形;也有在楼板面层与结构层之间设置空心砖,但是存在重量大,造成楼板厚度大,施工难度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隔音楼板新结构,该隔音楼板新结构结构新颖、质量轻、隔音效果好,承重能力强,有效减小楼板厚度,对楼层净高影响最小,建造简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音楼板新结构,包括楼板结构层和楼板面层,其特点是,还包括至少一拱形吸音棚,所述拱形吸音棚包括底板和拱形板,所述底板封住所述拱形板开口形成拱形吸音室,所述拱形吸音棚位于所述楼板结构层和所述楼板面层之间,所述底板贴合所述楼板结构层,所述拱形板贴合所述楼板面层。
较佳地,两个及以上所述拱形吸音棚依次紧密排列。
较佳地,两个及以上所述拱形吸音棚之间具有一定间隔,所述楼板面层在所述间隔处连接所述楼板结构层。
更佳地,还包括吸音棚带状固定器,所述吸音棚带状固定器包覆在所述拱形板外表面上,所述吸音棚带状固定器在所述间隔处与所述楼板结构层固定。或者,换作间距固定器,所述间距固定器位于两所述拱形吸音棚之间分别抵靠两所述拱形吸音棚。
更佳地,还包括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设置于所述间隔处穿设所述楼板面层和所述楼板结构层,所述楼板面层通过所述钢筋网片连接所述楼板结构层。
较佳地,所述拱形吸音棚一端为公榫,另一端为母榫。
较佳地,上述的隔音楼板新结构,还包括吸音棚连接器,所述吸音棚连接器分别连接两所述拱形吸音棚的一末端。
更佳地,所述吸音棚连接器具有两凹槽,所述凹槽沿长度方向弯曲成拱形,两所述凹槽背靠背反向设置,两所述拱形吸音棚的所述末端分别插接在所述凹槽内。
更佳地,所述吸音棚连接器为拱形棚,包覆在所述两所述拱形吸音棚的所述末端上。
更佳地,所述吸音棚连接器是塑料制品。
较佳地,上述的隔音楼板新结构,还包括吸音棚封盖,所述吸音棚封盖盖在所述拱形吸音棚的自由端封住所述拱形吸音室。
更佳地,所述吸音棚封盖是塑料制品。
较佳地,上述的隔音楼板新结构,还包括吸音板,所述吸音板位于所述拱形吸音室内。
更佳地,所述吸音板是泡沫吸音板。
较佳地,上述的隔音楼板新结构,所述拱形吸音棚上设置有加强筋。
较佳地,上述的隔音楼板新结构,所述拱形吸音棚是塑料制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隔音楼板新结构中设置有拱形吸音棚,其包括底板和拱形板,底板封住拱形板开口形成拱形吸音室,底板贴合楼板结构层,拱形板贴合楼板面层,结构新颖,采用塑料制品,质量轻,楼上造成的噪音接触到拱形吸音室的空间后称为空气传声,噪音得到削弱;拱形吸音室内还设置有吸音板,经拱形吸音室的空间削弱后进一步被吸音板吸收,隔音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的楼板露面和楼板结构层接触位置由捆绑钢筋网结合,加固,增强了防震效力;
3.本实用新型的拱形吸音棚,其承重能力强,能承受上层混凝土浇灌时的压力,其外部附加加强筋,承重能力进一步加强,有助于适量减薄常规楼板的厚度,对楼层净高影响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佩和;蒋宝泰;蒋佩文,未经蒋佩和;蒋宝泰;蒋佩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1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墩提升式翻模平台吊架
- 下一篇:节水型家庭废水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