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向成型工作的液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1231.2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08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傅忠芳;瞿宇超;徐立敏;王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吉诺士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7/04 | 分类号: | B30B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伟奇 |
地址: | 201409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工作 液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加工自动化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普通的液压机的动作是自上而下,因此,模具的动作也依次而只能自上而下。但汽车零件的成型加工需要自上而下的动作,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动作,还需要有前后的动作。如果将此动作分解,不仅产品质量容易失控,更会使加工效率大为降低,成本的加大超出控制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500吨三梁四柱液压机,结合模具开发改进加装能完成自下而上,前后复杂动作,采取多段快慢动作,其中一个还有往上的动作的动力装置,从而顺利实现在一台液压机上完成三个方向的工作,满足生产零件一次成型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向成型工作的液压机,是通过在原有液压机的上部动作油缸的基础上,加增前后动作油缸、底部上下动作油缸构成三向成型工作的液压机。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是:
1.先把切割好的钢管置入成型膜腔内;
2.启动开关;
3.一边的新增前后动作油缸将前部的圆芯棒顶入;
4.另一边的新增前后动作油缸将后部的扁芯棒顶入;
5.原有上部动作油缸将上模下压,合模并保持5秒,因为产品一边有一段弯曲并形成一定角度(约30度),所以,此时的芯棒呈自由浮动状态,随产品同时位移,形成与产品一样的角度;
6.原有上部动作油缸工作,将上模上升30mm;
7.一边的新增前后动作油缸工作,将保持在30度的圆芯棒拉出;
8.新增底部上下动作油缸工作,将圆芯棒复位至0度起始位置;
9.另一边的新增前后动作油缸将扁芯棒退回至起始位置;
10.原有上部动作油缸继续工作,将上模完全复位。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主要液压原件如下:
主泵,本机主泵选用63YCY自动柱塞变量泵,其具有压力大,寿命长等特点,该泵P-Q曲线可根据工艺要求自动调节.该油泵为我国制造研制开发的产品,与德国力士乐公司生产的A4V油泵具有同样的效果,在同等压力条件下,该系列油泵相当节能。
滤油器,滤油器用于除去液压油中的杂质,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该元件安装在泵出口油路前端,泵打出的油经过滤油器供给系统.如果滤芯因油被污染堵住.该滤油器立即发讯号给电器系统的PLC(中央处理单元),通知用户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开动设备。
插装阀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该系统的插装阀采用新型6系列插装阀为引进德国力士乐液压系统,它与传统的5系列相比较,具有通油能力大、抗污染能力强、可靠性高、寿命长等显著特点。插装组件是由带阀座的阀套,锥阀阀芯,弹簧以及密封圈等组成。功能组件插装在一个符合GB2877-81国家标准的阀体的台阶孔中,所有的控制管路在阀盖板中间排列,并与连接表面钻通,充分体现其组合性。锥阀式液压阀由锥阀元件和相应的先导控制装置两部分组成,作为主要的锥阀元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有两个工作口A,B和一个控制口C,通过控制口C,使阀芯上部油腔加压或卸荷,实现锥阀的开启与关闭亦控制了油路的通与断,在系统中大量用于方向控制,称为锥阀式方向阀元件。
如果对以上阀的结构稍作改变,在阀芯底部钻一阻尼孔,如下图所示,其工作原理就发生了变化,当控制口关闭时,C腔压力与A腔压力相等,由于阀芯上下承压面积不等,造成向下推力,加上弹簧力使锥阀元件紧紧关闭,切断了油路;当控制口开启于油箱接通时,C腔压力很快降到接近于零,在A腔油压作用下,将锥阀很快顶开,A腔与B腔相通,这种锥阀元件的控制,不需要外部控制油,而是由内部油自身控制,这种带阻尼孔的锥阀在系统中不仅能控制油露的通与断,而且还能控制系统的压力,可以称为锥阀式压力阀元件。
电液比例系统:该设备安装有一种带有微处理控制电子装置及CANOPEN总线的新型比例阀,是压力调节控制应用的理想选择。除了对流量及压力作紧密控制与调节,这种阀也能提供参数化的控制控算法及可配置的附加功能。这就意味着该系统的动态特性可按机器控制及调节特性的特定要求进行适配。它具有可选的模拟/数字输入与输出,在每个控制开口ΔP=5MPa的情况下可用于流量8L/min、30L/min、60L/min的控制,以保证压制工件的柔韧性。
另外,其重要的属性包含可由微处理控制系统或通过CANBUS设定比例阀参数(即压力控制参数、电零位校准、死区补偿、流量发大等)。通过现场总线能实现与控制理念的无缝集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吉诺士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吉诺士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12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叶藻的生态修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无公害农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