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1138.1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60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殷鸿;敖建军;沃开宇;屈武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宁松热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7 | 分类号: | F28D1/04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美英 |
地址: | 200090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式翅片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锅炉或加热炉的对流换热面为光管蛇行管束,这些管束是散装出厂,在现场安装,安装工作量大,另外光管的换热能力小,因此需要较大的空间布置换热面,体积较大;也有的锅炉或加热炉的对流换热面为翅片管蛇行管束,也是散装出厂,同样需要在现场安装,安装工作量大,安装质量不容易保证,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锅炉或加热炉的对流换热面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它的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便于安装。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包括一由框架和外护板连接而成的壳体、数组纵向设置在壳体内并分别由翅片管和弯头连接而成的换热管束及分别安装在壳体后端外的由一集箱本体和数个接头管连接而成的进、出口集箱,其中,
所述壳体的框架包括纵向设置的上下主梁、横向设置的上下侧梁及竖直设置的立柱;
所述壳体上侧梁的中部均布地纵向设有若干根吊梁;
所述数组换热管束的进口分别与进口集箱上的接头管连接;
所述数组换热管束的出口分别与出口集箱上的接头管连接;
所述每组换热管束上在相应壳体上的吊梁位置设有用于夹持换热管束的夹管架;
所述换热管束通过夹管架上端设有的吊块和旋装在吊块上的螺柱固定悬挂在吊梁上。
上述的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其中,
所述进、出口集箱的集箱本体与壳体后端外护板之间的接头管上均包覆有密封装置;
所述壳体的外护板内表面上敷贴有内保温衬里。
上述的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其中,所述密封装置为硅酸铝纤维毡。
上述的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其中,所述内保温衬里为隔热耐磨衬里。
上述的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其中,所述数组换热管束上的夹管架以相邻错开一吊梁宽度的距离设置并分别固定悬挂在吊梁的左右两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的技术方案,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便于安装。它采用模块式组装结构,即壳体、换热管束和集箱均在制造厂组装完成,运至安装现场吊装就位(支撑在锅炉或加热炉的钢结构上)后,只需用烟道(或风道)将其连接;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的壳体采用内保温衬里结构及在进、出口集箱的集箱本体与壳体后端外护板之间的接头管上均包覆有密封装置;这样的结构能更加耐高温且保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的主视图(带剖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的俯视图(带剖面);
图3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带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翅片管换热器,包括一壳体1、数组换热管束2、进、出口集箱3、4及夹管架5,其中:
壳体1由框架和外护板10连接而成的壳体,框架包括纵向设置的上下主梁11、横向设置的上下侧梁12及竖直设置的立柱13;壳体上侧梁12的中部均布地纵向设有若干根吊梁14;吊梁14的数量可视换热管束2的长度而定;各个梁之间的连接处采用焊接连接;外护板10与各个梁之间也全部密封焊接;壳体1的外护板10内表面上敷贴有内保温衬里100,该内保温衬里100为隔热耐磨衬里,以提高整个换热器的耐高温强度;
数组换热管束2纵向排列地设置在壳体1内,它们均采用同一胎架制作并分别由翅片管21和弯头22连接而成;翅片管21和弯头22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焊缝全部为氩弧焊并且全部进行射线探伤、通球试验及水压试验,以确保焊接质量;
进口集箱3安装在壳体1后端的护板下部,出口集箱4安装在壳体1后端的护板上部,进口集箱3和出口集箱4分别由一集箱本体31、41和与换热管束数量相同的接头管32、42连接而成,接头管32、42分别沿集箱本体31、41的轴线方向焊接在集箱本体31、41上;
数组换热管束2的进口分别与进口集箱3上插入壳体1后端护板下部的接头管32连接;这些换热管束2的进口与接头管32采用氩弧焊焊接;
数组换热管束2的出口分别与出口集箱4上插入壳体1后端护板上部的接头管42连接;这些换热管束2的出口与接头管42采用氩弧焊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宁松热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宁松热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11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护手的电击器
- 下一篇:一种工厂余热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