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解应力集中作业油管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0925.4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49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闻;高连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7/08 | 分类号: | E21B1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谈顺法 |
地址: | 20023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解 应力 集中 作业 油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螺纹接头,属于石油油管螺纹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套管是井下油气钻采中不可或缺的且是用量很大的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钻采作业的成败和油气井的寿命。而螺纹连接同套管柱一起在油气井中长期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内压、外压及温度等产生的复合应力的考验,螺纹连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油气井的使用寿命。可见套管中受力最薄弱的部分就是螺纹连接处,经调查油套管失效事故约64%发生在螺纹连接处(国内则高达86%)。
目前油套管连接螺纹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API(即American PetroleumInstitute)螺纹接头即符合美国石油学会API标准的螺纹接头。API螺纹早在20世纪初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为了适应各种工况的需要,相继开发出了短圆螺纹、长圆螺纹、偏梯形螺纹、直连型螺纹等形式。这种接头的优点是技术成熟、易于加工、检测互换性好、而且生产成本较低,但是随着石油钻井的深度进一步增加,油井环境变得更恶劣(如出现含腐蚀性气体的油井及高压油井),其性能开始不能满足油井的需要,特别是在密封性和强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圆螺纹接头的连接处只能承受相当于管体断裂强度的60%—80%的拉伸载荷,偏梯形螺纹接头的密封性只相当于管体的30%左右,连接强度低、密封性能不可靠、上扣控制难、接头应力水平高、耐腐蚀性能差等缺点都限制了API螺纹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螺纹接头针对目前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缓解应力集中接头的油套管接头,减轻螺纹应力集中现象,提高接头抗扭强度,解决了有套管在井下复杂工况中容易出现的粘扣、脱扣等容易发生的问题,大大延长了接头的实用寿命的高密封高强度螺纹接头。本实用新型接头可用于反复使用的作业油管,也可用于天然气井及高压油井的开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缓解应力集中作业油管接头,由管体1和管体7通过螺纹拧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头为锥度为1:20的锥管螺纹接头,管体1端部墩粗处理外加厚(外径胀大,内径不变),具有位于径向向外的直角台肩6与一个径向向内的15°台肩2之间、轴向延伸的加工内螺纹4,在15°台肩2和加工内螺纹4之间设置有一个前端密封锥面3;管体7端部墩粗处理外加厚(外径胀大,内径不变),具有位于径向向外的直角台阶8与径向向内的15°台阶13之间、轴向延伸的加工外螺纹11,在15°台阶13和加工外螺纹11之间设置有一个前端密封锥面12;所述接头拧紧后,管体1上的密封锥面3与管体7上的密封锥面12紧密接触,形成过盈配合,同时直角台肩6与8、15°台肩2与15°台阶13也形成过盈配合;加工内螺纹4与加工外螺纹11的齿高相等,管体7上靠近直角台肩8的三个加工外螺纹短齿螺纹10的齿高小于其他的螺纹齿的齿高。
上述技术方案中,加工内螺纹4、加工外螺纹11、加工外螺纹短齿螺纹(10)的形状为偏梯形,三个短齿螺纹10的齿高为0.8-1.02mm,余下的加工外螺纹11和加工内螺纹4的齿高均为1-1.22mm,加工外螺纹螺距为4.2-4.5mm,加工内螺纹螺距为4.1-4.4mm,加工外螺纹螺距始终比加工内螺纹螺距大0.1mm,螺纹承载面角α为3°—5°,导向面角β为8°—10°。
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锥面3、12的锥度均为1:7。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经墩粗处理,并且采用了连接效率更高的偏梯形螺纹形式,因此,连接强度高,接头连接强度超过了管体强度。
本实用针对应力集中现象新型设计有扭矩台肩与不等高齿高,接头拧紧后,15°台肩2与13、直角6与8紧密接触,一方面起到了上扣定位作用,同时两个扭矩台肩也分担了很大的上扣扭矩,因此,降低了螺纹部分的峰值应力,缓和了螺纹的应力集中现象;同时由于外螺纹与内螺纹啮合后前三个螺纹的受力比较大,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所以降低其齿高降低其也能降低峰值应力,使受力更均匀,内外螺纹的不等螺距对降低螺纹齿啮合时的应力也起到一定作用,设计不等高齿、不等螺距以及扭矩台肩,这种接头不易发生粘扣,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显著进步,具体表现在:
1)降低外螺纹前三个螺纹高度、内外螺纹不等螺距、增加两个扭矩台肩,使啮合处的齿高大大缓解了螺纹应力集中现象,使螺纹的受力更均匀,改善了螺纹粘扣现象,实用寿命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09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