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收割机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49536.X | 申请日: | 2008-10-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90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军孝 |
| 主分类号: | A01F12/18 | 分类号: | A01F12/18 |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皂兰 |
| 地址: | 461504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收割机 轴流 脱粒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型收割机轴流脱粒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收割机的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多种多样,其工作原理主要是:脱粒分离装置在脱粒仓中旋转,作物从脱粒仓一端的入口进入脱粒仓后被脱粒分离装置相关构件粉碎、揉搓和搅动;由于脱粒仓外壁的导向板的作用,作物颗粒和秸秆在被不断揉搓和搅动的过程中,由脱粒仓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在上述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作物秸秆和作物颗粒逐渐分离,作物颗粒从脱粒仓下部漏出,被粉碎的作物秸秆从脱粒仓的另一端出草口抛出。专利号为20042008600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原理的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然而包括上述专利中所述的目前的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存在诸多缺陷,主要缺陷是作物颗粒和作物秸秆分离效果不佳,作物颗粒容易被作物秸秆夹带出仓,原因主要在于,作物秸秆在板齿或钉齿上缠结形成团状或者鸟巢状的草窝,草窝中容易夹带粮食颗粒,而现有的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使用时不能很好地减少草窝的产生,草窝产生后,又不能较好地将草窝撕烂、打散,从而粮食颗粒容易被夹带出仓,造成粮食颗粒的损失率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收割机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减少作物颗粒被夹带出仓的机会,大大降低作物颗粒的损失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收割机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包括主轴管和置入该主轴管中的主轴,该主轴两端通过法兰与收割机机身联接,所述主轴管上固定设置若干圆盘,各圆盘的盘面均与主轴轴线相互垂直,各圆盘沿主轴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相邻两个圆盘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杆,搅拌杆轴线与主轴轴线平行,搅拌杆沿圆盘的圆周方向均等分布,搅拌杆上设置有剪切板或分离板;所述剪切板采用等腰梯形平板,或者采用具有棱形拐角的弯板,采用等腰梯形平板时,该等腰梯形平板的平面与所述圆盘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分离板采用长方形平板,该分离板的平面与搅拌杆的轴线平行,该分离板沿搅拌杆轴线方向的长度不小于相邻两个圆盘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圆盘包括4个,该4个圆盘将所述改进型收割机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区分为左、中、右三段;在所述装置左段,相邻两个圆盘的边缘固定连接8个搅拌杆,该8个搅拌杆上只设置所述的剪切板;在所述装置中段,相邻两个圆盘的边缘固定连接6个搅拌杆,其中,相互间隔的3个搅拌杆上只设置所述的剪切板,另外3个搅拌杆上只设置所述的分离板;在所述装置右段,相邻两个圆盘的边缘固定连接4个搅拌杆,该4个搅拌杆中的每根搅拌杆上设置有分离板和剪切板;位于所述装置中段的分离板的长度大于所述装置右段的分离板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剪切板采用具有棱形拐角的弯板时,该弯板棱形拐角的角度大于45度且小于120度;位于所述装置中段的分离板的长度是所述装置右段的分离板的长度两倍或两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首先,本实用新型采用等腰梯形平板或者采用具有棱形拐角的弯板替代现有的板齿或者钉齿,并且采用等腰梯形平板时,该等腰梯形平板的平面与所述圆盘的平面相互垂直,因此增加了与作物秸秆相互作用部位的面积,优化了与与作物秸秆相互作用部位的形状,不仅有利于剪切和搅动作物秸秆,而且使秸秆不易缠结,减少了草窝形成的几率;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草窝,本实用新型在搅拌杆上合适位置设置有分离板,分离板面积相当大,迫使草窝在分离板边缘被揉搓、撕扯,从而使草窝里夹带的粮食颗粒分离出来;最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收割机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区分为左、中、右三段,并且各段分别设置数量不等的搅拌杆,左段设置的数量为8个,中段为6个,右段为4个,这样,作物秸秆在本装置左段进入脱粒仓后被搅拌杆搅动的几率增大,在脱粒仓内停留的时间相对增加,有利于作物被充分搅动、粉碎并进行脱粒分离,由于脱粒效果好,粮食颗粒损失率低,因此也提高了轴流式脱粒分离收割机的适用范围,广泛用于收割小麦、水稻、谷物、大豆以及玉米等粮食作物。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启示。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军孝,未经李军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9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