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O2供热采暖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49176.3 | 申请日: | 2008-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6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凡;张丰奎;冯金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长葛市新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4D7/00 | 分类号: | F24D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61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o sub 供热 采暖 装置 | ||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属节能环保领域的供热采暖机械制造 行业,尤其是用CO2做传热工质的CO2供热采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供热采暖大部分使用燃烧锅炉供应热力水暖,大量的浪费煤水 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每吨煤燃烧后排放CO2约450公斤,SO2约30公斤, NO约20公斤,烟灰废渣200公斤,废弃物占煤重量70%,CO2排放到大 气层内聚集造成全球变暖,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正常生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煤燃采暖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O2供热采暖 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由CO2代替水蒸气作为传 热工作介质,CO2具有系统压力高,汽化温度低,蒸发潜力大,容积流量小 的特征,并且无毒无味,不腐不燃,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具有三相变化 的物理性能。CO2在35℃就完全汽化,传热速度每分16米。用煤电或天 然汽将CO2加热,采暖后乏气回收储存,再加热进行循环。
参阅附图解释以上技术方案:CO2液体储罐(1)连接输液阀(2),CO2管道(3)进入CO2加热器(4)连接采暖散热器(5),乏气回流管(6)连 接冷却器(7),经由CO2循环压力泵(8)回流进入CO2储液罐(1)再生 利用,组成一套完整的CO2供热采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利用CO2高效再生膨胀循环的超临界流体 技术,改变传统热能利用方式,CO2吸热少,冷却快,五十度以上超临界, 是代替水蒸气的理想传热工作公质。将广泛应用于供热采暖系统工程,产 生积极的技术经济效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行解图说明。
图1是CO2供热采暖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CO2贮液罐;2、输液阀;3、CO2管道;4、CO2加热器;5、 散热器;6、乏气回流管;7、冷却器;8、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CO2液体储罐(1)连接输液阀(2),CO2管道(3)进入CO2加热器(4) 连接采暖散热器(5),乏气回流管(6)连接冷却器(7),经由CO2循环压 力泵(8)回流进入CO2储液罐(1)再生利用。组成一套以CO2为工质的 循环供热采暖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长葛市新能源研究所,未经河南省长葛市新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9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