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余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8480.6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23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曹习功;董建新;张文辉;贾金岭;王凌云;赵宝凤;陈梅;冯峰;陈瑞露;范高峰;黄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21/00;F22B37/22;F22B37/40;F22B37/5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绍琳 |
地址: | 450001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余热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尤其涉及一种热源为气介质的立式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利用前道工序产生的废热烟气作为热源。而一般前道工序生产设备的废热烟气终端出口较低,很多在地面(运转层)附近。另外,由于余热锅炉在运行中工况变化大、余热波动大、对尾部受热面的影响也大,直接影响到锅炉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在安装余热锅炉时,对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出口的标高和内部装置的布置形式都有较特殊的要求。专利03215147.0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该锅炉采用上、下两个锅筒横置,凝渣管、过热器、对流管束和省煤器集中立式布置在由外炉墙和内膜式水冷壁隔墙所形成的炉体内,在Z型三烟道的下部构成多级烟尘分离器。其废热烟气的运行呈“高进低出”状态,即出烟口的位置低,进烟口的位置高。其优点是出烟口处的基建投资小,位于出烟口附近的省煤器传热效果好,锅炉超负荷能力强。缺点是进烟口远离地面锅炉运转层,需采用钢制烟道连接并配置保温设施,耗材量大,结构复杂,进烟口处的基建投资大。专利200620030036.5公开了另一种立式余热锅炉,采用单锅筒横置在炉顶,锅筒与上、下集箱连接,其内部结构也采用凝渣管、过热器、省煤器和对流管束集中立式布置在由外炉墙和内膜式水冷壁隔墙所形成的炉体内,在Z型三烟道的下部构成多级烟尘分离器。其废热烟气的运行呈“低进高出”状态,即进烟口的位置低,出烟口的位置高。其优点是省去一个锅筒,同时进烟口处的基建投资小。缺点是出烟口远离地面锅炉运转层,需采用钢制烟道连接,结构复杂,投资大。同时由于烟气在通过尾部受热面烟道内时呈自下而上流动,使省煤器的受热面结构布置不合理,不仅省煤器的面积大,且传热效果不好。以上缺点造成该种结构形式钢耗量大,锅炉的超负荷能力差。上述两项余热锅炉的专利虽能达到高效传热、多级炉内烟尘分离的功能,但是,由于均采用Z型三烟道结构,导致锅炉废热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的接口位置呈“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两种型式,分别具有如烟道制造难度高、基建投资大、省煤器传热效果差等缺点和不足,大大制约了两种炉型的推广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Z型烟道缺点的、进烟口和出烟口位置均设置合理、基建投资少、省煤器传热效果好的立式余热锅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立式余热锅炉包括基础、炉墙和锅筒,在炉墙的前壁与后壁上分别设置有进烟口与出烟口,在炉墙组成的炉体内部设置有凝渣管、过热器、对流管束和省煤器,由膜式壁烟道隔墙I和膜式壁烟道隔墙II之间组成了炉膛烟道,在炉膛烟道内设置有过热器;由膜式壁烟道隔墙II和膜式壁烟道隔墙III之间组成了蒸发受热面烟道,在蒸发受热面烟道内设置有对流管束;在锅炉的底部设置有烟尘分离器,在烟尘分离器的下方设置有落灰口;所述进烟口开设在炉墙前壁的下部,所述出烟口开设在与前壁相对应的炉墙后壁的下部;在膜式壁烟道隔墙III和膜式壁烟道隔墙V之间还设置有膜式壁烟道隔墙IV,由膜式壁烟道隔墙III与膜式壁烟道隔墙IV之间形成的空腔为中间过渡烟道,由膜式壁烟道隔墙IV和后膜式壁烟道隔墙V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尾部受热面烟道,所述的省煤器布置在尾部受热面烟道内;所述设置在锅炉底部的烟尘分离器为I级烟尘分离器、II级烟尘分离器和III级烟尘分离器,在三个烟尘分离器的下方均设置有落灰口。
所述膜式壁烟道隔墙I、膜式壁烟道隔墙II、膜式壁烟道隔墙III、膜式壁烟道隔墙IV和膜式壁烟道隔墙V分别由膜式水冷壁构成,膜式水冷壁与锅筒相连通。
所述的凝渣管位于进烟口的内侧;所述的过热器水平悬吊于炉膛烟道内;所述的省煤器横向布置于尾部受热面烟道内。
在蒸发受热面烟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倾斜的折流板,其中上折流板的上端固定在膜式壁烟道隔墙II的上部,下折流板的上端固定在膜式壁烟道隔墙III的下部。
所述锅筒为一个,锅筒横置于炉墙组成的炉体上方,在炉体内部的蒸发受热面烟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下集箱,上集箱和下集箱通过对流管束互相连通;上集箱和下集箱又分别通过管道与锅筒相连通;组成膜式壁烟道隔墙I、膜式壁烟道隔墙II、膜式壁烟道隔墙III、膜式壁烟道隔墙IV和膜式壁烟道隔墙V的膜式水冷壁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下集箱和管道与锅筒相连通。
所述I级烟尘分离器由下集箱、膜式壁烟道隔墙I和膜式壁烟道隔墙II组成,II级烟尘分离器由下集箱、膜式壁烟道隔墙II和膜式壁烟道隔墙III组成,III级烟尘分离器由下集箱、膜式壁烟道隔墙IV和膜式壁烟道隔墙V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郑州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84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