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阀门倒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8336.2 | 申请日: | 200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28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甫;苗祥利;许春富;温国旭;李国玉;田喜战;马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焦作氨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41/02 | 分类号: | F16K41/02;F16K31/60;F16K2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聂孟民;宋金鼎 |
地址: | 454171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阀门 密封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装置,特别是一种制冷阀门倒密封装置。
二、背景技术
传统制冷阀门(如图1所示),主要有阀杆、阀盖、填料、阀头、阀体和手轮组成,使用时,当阀门开启时,转动手轮带动阀头上升,阀体内腔充满制冷介质(氨、氟等),阀杆与阀盖之间的密封依靠填料来完成,由于阀门经常开启和关闭,造成填料磨损,导致阀杆与阀盖之间泄露,为了更换填料,将阀门完全开启,依靠阀杆的锥型面与阀盖的内倒角紧靠来保证阀体内腔的介质不泄露,由于这时的密封是金属对金属的硬密封,因此存在密封不严或难以密封的问题,容易造成有毒的制冷介质外泄,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故其改进势在必行。
三、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制冷阀门倒密封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阀门密封不严或难以密封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阀杆、阀盖、填料、阀头、阀体和手轮,阀盖置于阀体上口部,阀杆下端经钢球装在阀体内的阀头上,阀杆上端部穿过阀盖装有手轮,阀盖经压盖螺母装在阀杆上,压盖螺母内壁及压盖螺母间有装在阀杆上的密封圈,阀盖上体与阀杆间装有密封填料。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是阀门领域上的一大创新。
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阀杆1、阀盖2、填料3、阀头4、阀体5和手轮6,阀盖2置于阀体5上口部,阀杆1下端经钢球10装在阀体5内的阀头4上,阀杆1上端部穿过阀盖2装有手轮6,阀盖2经压盖螺母11装在阀杆上,压盖螺母内壁及压盖螺母间有装在阀杆上的密封圈9,阀盖2上体与阀杆间装有密封填料3。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密封圈9为四氟乙烯圆环密封圈;所说的阀盖下部的阀杆上有锥型密封面7,阀杆上移时,与密封圈9紧密结合,锥型密封面对密封圈的挤压越紧密,密封圈形变愈大,密封效果愈佳,从而达到零泄露的目的;所说的阀盖由螺钉8与阀体固装在一起;阀盖2与阀体5周边间有环形密封垫12。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上的阀门无上密封或金属硬密封,易磨损、拉伤,而造成的泄露,采用金属与工程塑料的软密封结构后,由于密封圈的柔性、润滑性好,所以阀门转动省力、灵活,采用软密封后,为阀门的全开启新增加了一道密封,进一步提高了阀门的密封性,增加了上密封装置,密封效果达到了零泄露;同时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设备的停机维修工作,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焦作氨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南焦作氨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8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