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扣圈及其含有该电池扣圈的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47262.0 | 申请日: | 2008-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66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邓世超;何勇;黄政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及其 含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扣圈及其含有该电池扣圈的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密封性是电池品质的重要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注液等工序)通常会出现电池极芯吸收碱液慢而导致槽位边缘残留碱液,对电池密封性不好有漏液现象,目前通常采用的绝缘配件是扣圈。在实际生产中,扣圈结构形式的不同对电池制作的成品率影响很大;并且,在电池制作过程中(注液等工序)普通扣圈使碱液流入电池体内慢,残留碱液在槽位边缘,对成品电池密封性造成隐患。扣圈位于正极集电器与电池外壳之间,起到绝缘的作用,从而减小了电池正负极之间的接触短路的几率。而扣圈的绝缘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它的定位效果。由于扣圈与电池外壳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在实际的电池生产过程中,,比如冲槽工序,扣圈很容易出现松动、错位,容易造成正极集电器与电池外壳之间接触而发生电池内部短路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多次的研究和实验,发现由于现有电池的普通扣圈很容易影响碱液流入电池体内的速度,并且由于扣圈结构的特殊性,碱液通常会遗留在槽位边缘,从而影响电池密封性,甚至影响成品电池的良率;并且本发明人还发现,扣圈的定位在电池生产中非常重要,如果定位效果差,很容易造成正极集电器与电池外壳之间接触而发生电池内部短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电池扣圈影响电池碱液流入电池体内的流通速度,影响电池密封性,扣圈定位作用引起的电池短路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能使碱液流入电池体内的流通速度加快,并且降低电池短路率的电池扣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扣圈,包括一圆柱形薄壁状的扣圈主体1,所述扣圈主体1的一端与一环状端盖2密封连接,所述端盖2上设有通孔4,所述端盖2上还设有凸台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它是将由正极片7、隔膜8、负极片6依次叠层卷绕形成的涡卷状极芯、焊接于极芯端面的集电器9、收纳于电池外壳5中,注入电解液,在电池外壳5的开口端由帽形端子10密封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电池还包括一扣于集电器9的上端将集电器9和电池外壳5相隔而绝缘的圆柱形薄壁状扣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圈包括一扣圈主体1,所述扣圈主体1的一端与一环状端盖2密封连接,环状端盖2与所述集电器9上端紧密接触,所述端盖2上设有通孔4,所述端盖2上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外壳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扣圈,该电池扣圈通孔的设计,有效的消除碱液残留在槽位边缘隐患,使其碱液流入电池体内的流通速度加快,由于凸台的定位,降低了电池短路率,提高电池的品质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扣圈的示意图;
图2为图1A-A方向的剖示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半剖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扣圈,包括一圆柱形薄壁状的扣圈主体1,所述扣圈主体1的一端与一环状端盖2密封连接,所述端盖2上设有通孔4,所述端盖2上还设有凸台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扣圈中,所述电池扣圈的通孔4可以采用机械领域任意熟知的方法制备,或者用冲压等方法制成。
所述电池扣圈的内径(一般为圆形)可根据电池的种类和制备需要而定,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电池扣圈的内径为5-80毫米,优选为16毫米。
所述电池扣圈的厚度可根据电池的种类和制备需要而定,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电池扣圈的厚度为0.1-10毫米,优选0.3毫米。
所述电池扣圈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非导电材料制成,如PA66-1300S、PP料;可以根据电池型号确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扣圈可以整体制造,比如用注塑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端盖2上的凸台3,凸台3的数量如果太多,在受到冲槽位置处电池外壳5的挤压时,容易出现扣圈受力不均的情况。凸台3的个数为2-20个,优选为4个,图1中所示为4个,凸台3在端盖2上均匀分布,并且凸台3的一侧面与扣圈主体1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进一步的,所有凸台3的高度为0.1-10毫米,优选3毫米,这样可以减小扣圈受力不均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端盖2上的通孔4,通孔4的个数为4-30个,这里优选为4个,其直径为0.5-20毫米,优选为2毫米,整个通孔4在端盖2上的平面上均匀分布,以达到使其碱液快速流入电池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7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整流器DH70-1A的支架
- 下一篇:带散热板的LED日光灯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