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46971.7 | 申请日: | 2008-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16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 发明(设计)人: | 许小菊;王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22 | 分类号: | B65H5/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 锐 |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轻质片状物品的设备,尤其是一种吸附效果良好的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轻质片状物料需要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进行传输(例如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极片表面粘贴保护胶带时或者电芯的末端贴付终止胶带时,胶带从胶带卷上裁剪下来后需要转移至粘贴工位。),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连通真空系统的吸附装置来进行胶带的传输,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吸附装置,图1中吸附装置的一端被横向剖开,吸附装置设有与真空系统连通的真空腔163以及与真空腔163连通的气孔164,气孔164开口于吸附装置的吸附面160上;真空腔163抽真空时气孔164可吸住胶带,不抽真空时可释放胶带。吸附装置利用真空将裁剪好的胶带吸住,然后吸附装置移至粘贴工位,吸附装置停止抽真空而将胶带释放。这种吸附装置与胶带接触的面积较大,不利于释放胶带,特别是当胶带以有胶面朝向吸附装置的方式与吸附装置接触的情况下,胶带将粘贴在吸附装置上,更难以释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附效果良好的吸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附装置,包括吸附面和可与空气系统连通的气孔,气孔开口于吸附面上;吸附面上设有凸台,气孔开口于凸台的台面或开口于凸台的临近区域。这样,吸附装置与被吸附物的接触面为凸台的台面,吸附装置与被吸附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仅仅是凸台的台面面积,吸附装置与被吸附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有利于释放被吸附物。即使被吸附物是胶带,胶带以有胶面朝向吸附装置的方式与吸附装置接触,胶带在吸附装置上粘贴力也较弱。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凸台为环形。这使得吸附装置与被吸附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凸台的数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大的凸台内设有较小的凸台。进一步地,各凸台形成依大小环套排列(小凸台位于大凸台中,依大小顺次排列)的凸台组合;气孔开口于各凸台之间的吸附面上。这样的配合设置,气孔数目既不会太少,气孔与凸台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比较合理。凸台组合的数目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凸台组合中,最内层的凸台的内环区域内的吸附面上也可以设置气孔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气孔中一部分为吸气孔、另一部分为吹气孔。吸附被吸附物时吸气孔吸气,放被吸附物时吹气孔吹气,这样的吸附装置不但吸附被吸附物牢固,而且可以顺利地释放被吸附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了吸附装置与被吸附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被吸附物的释放,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吸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该吸附装置可用于锂电池生产过程中胶带的转移。
如图2所示,该吸附装置包括设于吸附面160上的三个凸台组合1,每个凸台组合1由圆环状小凸台131和圆环状大凸台132组成,小凸台131和大凸台132环套在一起,小凸台131中间设有吸气孔134,小凸台131与大凸台132之间的凹槽内设有两个吹气孔133。吸气孔134可连通真空系统抽真空吸住胶带,吹气孔133可连通空压系统向外吹气将胶带释放。
使用时,该吸附装置与胶带的接触面积较小,仅为小凸台131和大凸台132的台面,即使胶带以有胶面朝向吸附面160的方式与吸附装置接触,胶带在吸附装置上粘贴力也较弱,便于胶带释放。当胶带以有胶面朝向吸附面160的方式与吸附装置接触的情况下,释放胶带时吹气孔133向外吹气可帮助胶带脱离吸附面160,减小胶带粘性对胶带转移的影响。该吸附装置结构中的凸台组合1、吹气孔133和吸气孔134可保证胶带转移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