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隔离度模拟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6632.9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22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燕;罗斯根;王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605 | 分类号: | H03K17/605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模拟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隔离度的模拟开关。
背景技术
当今的电视机、监视器等视频产品,为了做到既能收看电视节目又能播放其它信号源例如影碟机的音视频信号,一般都使用模拟开关来实现信号切换。由于音视频信号的切换需要多路同时进行,因而也就需要使用多路模拟开关,而且信号源越多需要的模拟开关的路数就越多,因此,电视机、监视器等视频产品中所采用的模拟开关都是集成化的,在一片集成电路中集成了多路模拟开关。从实际应用来看,如今市场上的各种模拟开关集成电路都存在如下不足:
1、隔离度不高。这个问题使得产品性能下降,一直困扰着整机厂商和广大用户。
2、使用不便。因为一片模拟开关集成电路之中集成了多路开关,例如4路、8路、16路等,一般说来,集成度高是优点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成为问题,例如在整机产品的具体设计过程中有时只用到少量模拟开关,多余的将废弃不用,这样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在设计印刷电路板(PCB)时也不方便,还会无故占用PCB的面积,从而引起电子设备的材料成本增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隔离度模拟开关,旨在解决现有模拟开关集成电路隔离度不高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隔离度模拟开关,所述的模拟开关包括动作异步的电子开关K1和电子开关K2,其中,电子开关K1和电子开关K2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接受输入信号,控制端连接在一起,受同一信号控制,电子开关K1的输出端输出信号,电子开关K2的输出端接地。
所述电子开关K1包括一个PNP型半导体三极管Q1,所述电子开关K2包括一个NPN型半导体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作为输出端,发射极通过电阻连接至电源Vcc,同时还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连接至电源Vcc,发射极接地,输入信号通过电容接至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控制信号通过电阻分别加到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作为输出端,其上有电阻R7接地,其发射极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2和电阻R1连接至电源Vcc,同时还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基极连接到电阻R3和电阻R4的公共连接端,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串联连接后跨接于电源Vcc和地之间,为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2提供偏置;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2和电阻R1连接至所述电源Vcc,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通过所述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接地,基极连接电阻R5和电阻R6的公共连接端,发射极接地;输入信号通过电容C1经所述电阻R2接至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控制信号连接到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的公共连接端,通过这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分别加到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
所述模拟开关为两路或者两路以上。
所述为两路或者两路以上的模拟开关为集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信号选择的高隔离度的模拟开关,从而避免各路信号之间相互串扰;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还允许设计者根据电路的频响需要灵活地选择不同频响的元器件,以降低材料成本;此外,设计者还可以根据需要切换的信号数量来选择模拟开关单元的数量,在数量少的情况下,使用分立元件构成模拟开关比较有利,如果开关数量比较多,则可以把本实用新型的模拟开关单元做成集成电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隔离度模拟开关的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隔离度模拟开关单元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隔离度模拟开关单元电路组成的4路模拟开关集成电路原理框图;
图4是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隔离度模拟开关单元电路组成的多路模拟开关集成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