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纤复合装饰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600.9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0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钟美华;曾福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美华;曾福发 |
主分类号: | B27D1/04 | 分类号: | B27D1/04;B32B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装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材料,尤指一种用于家私以及装修的表面装饰的复合装饰板。
背景技术
在现代家居以及办公环境的装饰中,经常使用装饰板材进行装饰,在装饰中人们往往更加偏爱原木色板,目前使用原木色板进行装饰施工的过程通常包括:对原木色板进行染色、上底漆晾干、依贴面尺寸进行裁板、裁板后对两块板边缘沿45°进行人工刨角,刨角后再对两块板的刨角进行反复修正和拼角,然后并上白乳胶、在经过打钉固定在装修底板上,再完成面板固定,然后取近似颜色的膏灰进行拼角缝隙及钉孔补灰打沙,最后对面板进行刷面漆,以上的施工过程是根据现有原木色板的性质来确定的,这种施工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采用现有原木色板装修施工须进行染色、打钉、补灰、刷油漆多道施工工序,效率较低施工时间较长;2)采用现有原木色板折角拼角施工存在着难度高,需要具有较高技术的人员进行施工,而且折角、刨角、拼角加工过程很复杂,经常会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原木色板的报废;3)而且原木色板装修施工补灰打沙产生粉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施工操作难度高,难以保证施工的质量;4)现在原木色板折角拼角后,会产生接口缝隙且缝隙大小不一,通常需要采用补灰处理补缝,导致装修后一体化效不太好;5)现在原木色板因材质属原生木质无韧性,无法实现小弧度折弯,超过一定弧度后折弯会折裂板材,破坏板面效果;6)现在原木色板在底板上固定后均需表面刷油漆,以增加表面色泽及实现防潮性能,而油漆中所含的甲醛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不够环保;8)现有原木色板表面有污垢附着时清洁难度较高,对油类或有胶粘性的污垢处理都比较困难,清洁时也容易损伤原木色板表面防腐油漆,导致防潮防腐能力丧失,容易受潮,影响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环保、便于施工且具有良好的光泽装饰效果的复合装饰板。
本实用新型复合装饰板由面层、具有一定韧性和刚度的基层和粘合剂构成,基层具有表面和底面,面层通过粘合剂与基层的表面粘合,该表面层为具有一定厚度的PVC色膜或PET色膜。
上述的粘合剂为聚氨酯粘合剂。
上述的基层为中纤板,该中纤板的表面通过粘合剂与PVC色膜或PET色膜粘合,底面作三聚氰胺防水处理。
上述的基层为原木板,该原木板的表面通过粘合剂与PVC色膜或PET色膜粘合。
上述的基层为PVC发泡板,该PVC发泡板的表面通过粘合剂与PVC色膜或PET色膜粘合。
上述的基层为铝塑板,该铝塑板的表面通过粘合剂与PVC色膜或PET色膜粘合。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复合装饰板,由于采用了将具有良好韧性并具有优异的防水性的面层和具有一定硬度的基层相互粘结复合的结构,因此能够省略一般装饰原木色板在装修施工过程中的打钉、补灰、染色、刷油漆的工序及投入,缩短施工时间,并减少这些工序的费用投入并降低成本,且能大幅缩短施工的时间,感少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板在折弯时只需要用折角角度锣刀直线开槽即可实现,折角后无接口无缝隙,操作简单且施工特性好,也可以在基层的底面分条开槽进行小弧度的折弯,PVC表面层或PET表面层不含油漆,不仅对人体健康更有益,而且具有一定的防水防潮、耐油渍、不易透水、不易脱色、不显底的优点。
为便于说明和本实用新型有关的详细内容及技术,以下兹就配合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板第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板第二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板第三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板第四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复合装饰板由面层、具有一定韧性和刚度的基层和粘合剂构成,基层具有表面和底面,面层通过粘合剂粘与基层的表面粘合,该粘合剂2通常为聚氨酯粘合剂,该表面层为具有一定厚度的PVC色膜10或PET色膜12。
再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复合装饰板的基层为中纤板3,该中纤板的表面通过粘合剂2与PVC色膜10粘合,底面作三聚氰胺防水处理。
再请参照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基层是采用原木板4,该原木板4的表面通过粘合剂2与PET色膜12粘合。
再请参照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基层为PVC发泡板5,该PVC发泡板5的表面通过粘合剂2与PVC色膜10粘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美华;曾福发,未经钟美华;曾福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6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