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转换轨迹的多工位转盘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146.7 | 申请日: | 200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97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郑仁增;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科理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2 | 分类号: | B23Q7/02;B65B35/00;B65B3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9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 轨迹 多工位 转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转换轨迹的多工位转盘。
背景技术
在机械零、部件加工或产品包装的机械中,常见的机构中有在转盘上设置各加工或包装工位,作为其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流水加工点,以便完成其成品或半成品的加工或包装等等。如:中国专利中的200720182483.7,《多工位旋转式自动钻床》;03250904.9,《转盘式电池缴光焊接装置》和200620095807.9《一种多工位转盘制鞋机》等等就陈述了利用转盘的相关技术方案。
从包括中国专利在内的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已有几千项机械转盘的专利(含申请),但在利用转盘进行圆轨迹加工的结构中,尚未见到其转换加工轨迹结构的相关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转盘圆轨迹加工中设置直线加工轨迹的可转换轨迹的多工位转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转换轨迹的多工位转盘,其特征是:有一个固定导轨盘,导轨盘上固定设置有主轨道和辅助轨道;导轨盘的中心固定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有大转盘,大转盘上设置有工位转盘;工位转盘由芯轴,工位安装板,径向运动轮,小转盘和中心轮,以及固定在小转盘下端的二个从动轮组成;其中工位转盘的中心固定有芯轴,芯轴位于大转盘的上端连接有工位安装板和紧固螺母,芯轴位于大转盘中间连接配合有径向运动轮,芯轴位于大转盘的下端连接配合有小转盘和与导轨盘配合的中心轮,小转盘上还固定有与导轨盘上主轨道和辅助轨道配合的二个从动轮。
所述的大转盘中间与径向运动轮配合的孔为长孔。
所述的导轨盘上的主轨道为圆周运动轨道,而与其配合使用的辅助轨道为走直线的轨道。该直接轨道的长短依据被加工零、部件加工直线的要求设定其距离长短。
所述的小转盘上的二个从动轮是与导轮盘上的辅助轨道和主轨道相配合的,其具体位置也是根据被加工零、部件直线加工的长短不同而配合轨道的长短而确定的。
工作时被加工零、部件固定在工位转盘的工位安装板上,大转盘转动,工位转盘随着主轨道运动,这样就可以对工件表面执行加工,当工位转盘下的从动轮碰到辅助轨道时,工位转盘即转入直线运动,即可以对零、部件进行直线部位的加工,当完成直线加工后,工位转盘又恢复到随主轨道运动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大转盘上设置了工位转盘,而工位转盘又利用其下端设置的中心轮和二个从动轮在导轨盘上的轨道中的限位实现其轨迹变化,从而完成圆周与直线运动的组合。这种组合,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加工件,可以实现被加工件在圆转盘上平面旋转角度的变化,克服了一个工件需要在多个专用机床上加工的缺点,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成本等。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省工、省时、省费用的实用性项目。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视结构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盘及其上的导轨布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八个工位运动轨迹视图。
图中1 导轨盘,2 主轨道,3 辅助轨道,4 传动轴,5 大转盘,6 芯轴,7 工位安装板,8 径向运动轮,9 小转盘,10 中心轮,11 从动轮,12 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各图,有一个固定导轨盘1,导轨盘1上固定设置有主轨道2和辅助轨道3;导轨盘1的中心固定安装有传动轴4,传动轴4上固定有大转盘5,大转盘5上设置有工位转盘,工位转盘由芯轴6,工位安装板7,径向运动轮8,小转盘9和中心轮10,以及固定在小转盘9下端的二个从动轮11组成;其中工位转盘的中心固定有芯轴6,芯轴6位于大转盘5的上端连接有工位安装板7和紧固螺母12,芯轴6位于大转盘5中间连接配合有径向运动轮8,芯轴6位于大转盘5的下端连接配合有小转盘9和与导轨盘1配合的中心轮10,小转盘9上还固定有与导轨盘1上主轨道2和辅助轨道3配合的二个从动轮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科理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州科理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1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床卡盘扳手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离心机转鼓间隙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