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五通刚性旋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135.9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2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任世美;郑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0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通 刚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为改进炼钢转炉挡渣机构,本发明人在出钢口安装耐热钢材、耐火材料结构的平动闸阀并实施系统自动化控制。由于转炉周边高温环境,控制平动闸阀的油缸也改进为水冷油缸,即油缸置于密闭的水箱之中,依靠循环水冷却保证油路及密闭件冷却。因而水箱需要由进口水管路,水冷油缸需要进出油管路的连接支持。同时平动闸阀紧贴转炉,结构中压紧弹簧需要风冷吹气,总共在贴近转炉外壁处要有五管路连通。
而转炉结构为两外壁对称固定有转动轴,以支持转炉作转动,其中主动轴与动力源连接,主、被动轴都套合在轴承座上。转炉外壁始终处于高温环境,对于非固定工作状态管接件一般采用橡胶软管,但在高温状态下软管会起火,钢管刚性连接又不能满足转炉动态工作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五通刚性旋接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是:该装置由固定套壳、可在套壳内旋转的旋接套、与旋接套、转炉被动轴固定连接的过渡套组成;旋接套为圆柱状结构,中央孔作为进水道的通孔,通孔一端部固定有密封盖并通过轴承与套壳端部套合,套合后有一外盖与套壳螺栓固定连接并给轴承定位,进水道外壁依次设置有进水环道、出水环道、出水半圆周环道、出水半圆周环道外壁的三个油气环道;进水环道为圆环槽形,槽底设置有两圆孔与进水道连通,出水环道为圆环槽形并与出水半圆周环道连通,出水半圆周环道为环弧形半圆周通孔,三个油气环道皆为圆环槽形,在出水半圆周环道的另一侧圆周均布有与轴心线平行的三个油气通道圆孔,每个油气通道圆孔的孔底分别通过一个圆孔与一个油气环道连通,孔口位于旋接套的另一端;套壳为中空管状,在进水环道、出水环道相对应位置开有圆孔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固定连通,套壳内壁对应于旋接套三个油气环道位置设置有三个环形凹槽,每个凹槽底都有一管螺纹通孔,套壳外端部通过固定一个轴承与旋接套实现旋转套接;过渡套结构为圆柱状与旋接套用螺栓固定,并对应于旋接套的进水道、三个油气通道圆孔相应位置设置有相同几何形状的通孔,在对应于旋接套出水半圆周环道相应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半圆周环槽,槽底设置有管螺纹接口孔,同时过渡套中央出水道外侧端也设置有管螺纹,三个油气通道圆孔外端也设置有管螺纹,过渡套外壁上设置有与转炉被动轴螺栓连接的四个螺栓孔;旋接套外壁与套壳外壁为动配合套接,在套接的所有邻接环槽连接处都设置有密封圈结构,旋接套与过渡套之间对接也设置有密封圈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克服了软管连接缺陷,实现刚性旋转连接,适应转炉动态工作条件,同时油路在油、水两通道皆在内部流通,对油路也起了冷却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手连接件以及应用该连接件的可调节拉手
- 下一篇:安瓿断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