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无线电航标中雷达应答器的遥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45644.X | 申请日: | 2008-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62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汪彪;吴允平;苏伟达;蔡声镇;卢宇;吴进营;陈聪慧;刘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7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电 航标 雷达 应答器 遥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交通助航设施监控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雷达应答器的遥测装置。
背景技术
雷达应答器,为无线电航标中的一种,它主要为船舶提供导航服务的设备,在视线不良、大雾、黑夜时,该设备仍能提供导航服务。它通过接收船舶雷达发出的信号,雷达应答器收到此信号后立即应答并向船舶回发应答信号,正确引导船舶进港,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雷达应答器于1950年开始使用至今,已经在各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交通流量和密度加大,船舶大型化、高速化,为保证航行安全和提高航运效率,在我国沿海、沿江重要航标上安装了雷达应答器。雷达应答器及相关技术成为了国内助航设施研究的重点,如专利89216833.1发明了一种便携式雷达应答器检测仪,专利02260522.3发明了一种双波段雷达应答器。
正是由于雷达应答器的重要作用,当由于设施供电不足或设备故障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若不能及时恢复,无疑会给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交通部海事局在发布的AIS助航设施—雷达应答器管理办法中规定,每月两次安排巡检,用船用雷达从距应答器1~5海里的范围开始,至应答器规定的最大作用距离止,对应答器进行扫描检测。这种采用人为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的扫描检测,周期长,且耗时耗力,极易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影响船舶的安全性。如何有效地提高雷达应答器保养维护的针对性,一旦预见能源不足或出现设施故障时,提前或立刻实施维护保养,对于保障航行安全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目前雷达应答器维护保养滞后于现实需求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基于公网的遥测设备,能按照设定的时间,或在雷达应答器设备出现电源电压、工作电流以及工作状态异常时,能及时发送这些数据信息到监控中心,实现遥测功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措施是:设备由微控制器、GPRS/GSM/CDMA模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蓄电池、雷达应答器组成。其中电流检测电路由交流电流互感器L1、负载电阻R1及放大器U1构成的峰值检波电路和Q1构成的脉冲到通知电路组成,R1电阻阻值在100~2000欧姆之间,Q1为NPN三极管,U1为单电源运算放大器。蓄电池和雷达应答器相连,且蓄电池和雷达应答器正极或负极两根连线中的一根穿过电流检测电路中电流互感器的中心穿孔。微控制器分别与GPRS/GSM/CDMA通信模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相连。实施步骤如下:
a)定时测量电池电压、雷达应答器工作电流测量值和设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
b)如果两者超过设定的门限值,均判雷达应答器工作异常来判断雷达应答器是否正常工作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雷达应答器供电不足、工作电流异常、设施异常时,能及时通过公网发送信息到控制中心,提请保养维护人员及时进行维护。维护人员还可根据计算机保存的连续遥测结果,预见将要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处理。提高雷达应答器维护的针对性和效率,保障航行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检测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关于电压和工作电流测量及异常的一个流程图。
在图1中,1是雷达应答器,2是蓄电池,3是交流电流互感器,4是电压/电流检测电路,5是微控制器,6是GPRS/GSM/CDMA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雷达应答器(1)与蓄电池(2)连接,雷达应答器(1)和蓄电池(2)的正极或负极两根连线中的一根穿过电压/电流检测电路(4)中交流电流互感器(3)的中心穿孔,交流电流互感器(3)连接到电压/电流检测电路(4),微控制器(5)分别与电压/电流检测电路(4)、GPRS/GSM/CDMA模块(6)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5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频识别装置的安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铁水扒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