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氰化废水膜处理回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5611.5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06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先昌;王永胜;赖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绿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21/18 | 分类号: | C25D21/18;B01D61/08;C02F1/0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惠春;黄国强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门市禾山路26***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氰化 废水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氰化废水膜处理回用装置,涉及电镀含氰废水处理类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电镀废水的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研制出多种治理技术,通过将有毒治理为无毒、有害转化为无害、回收贵重金属、水循环使用等措施消除和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电镀废水治理已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工艺、总量控制和循环经济整合阶段,资源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膜分离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原水可以透过反渗透膜,而废水中的氰离子大部分不能透过,因此经过膜过滤后,氰离子被膜截留达到一定浓度后,可以回用于冶金行业,而透析液中含有较低浓度氰离子,但由于氰根具有很强的毒性,这部分透析液仍然要经过处理才能达标排放。目前处理氰化废水的工艺比较复杂,所用的设备成本较高。
而,本发明人从事电镀废水处理多年,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多次的实验,终于创作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电镀废水去除氰离子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回收成本低、去除氰根效果好的氰化废水膜处理回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膜设备和除氰根器,其中:所述的除氰根器是由一炭钢材质外壳和内衬组成,外壳顶部的开口通过连接管与膜设备出水管相连,内衬的空腔内设有填料,对氰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所述的膜设备是由若干根膜管按一定规则排列安装在框架内,并且每根膜管内设有RO膜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镀废水在10-20公斤压力下进入RO膜系统,经RO膜设备分离后绝大部分氰化物随浓缩液进入回收系统,透析液中残留微量氰化物,通过除氰根器去除透析液中残留的氰根,使之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除氰根器内装有的填料对氰根离子有很强的去除能力;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氰根器的使用处理电镀废水后达到达标排放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膜设备,2、除氰根器,3、连接管,4、膜设备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结构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膜设备1和除氰根器2,其中:所述的除氰根器2是由一炭钢材质外壳和内衬组成,外壳顶部的开口通过连接管3与膜设备出水管4相连,内衬的空腔内设有活性氯填料。膜设备1是由若干根膜管按一定规则排列安装在框架内,并且每根膜管内设有RO膜芯。
本实用新型包括膜设备;还包括除氰根器,炭钢材质,内衬玻璃钢,填装填料对氰根有很强的去除能力,上端与膜设备产水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镀废水经RO膜设备分离后去除绝大部分氰化物,再通过除氰根器去除透析液中残留的氰根,使之满足工艺用水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绿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绿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5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绞边导向装置
- 下一篇:蒸汽内热式石膏连续转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