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性片式消声器在审
申请号: | 200820145600.7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21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锋;周永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朗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性片式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型涉及一般机器或发动机的气流消音器或排气装置以及零部件,尤其是属于阻性片式消声器。
技术背景 排气放空噪声的治理主要是采用扩散式消声器,包括小孔喷注、节流减压及多孔扩散消声器等。但上述消声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小孔喷注消声器为达到较好的消声效果,须采用较小的孔径,实用的小孔消声器,孔径以1毫米居多,过大的孔径会使噪声消声量显著下降。而过小的孔径不但会给生产加工带来困难,且容易堵塞,影响排气量;而节流减压消声器同样也存在压损较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既能保证消声量,又能使压损尽可能小的消声器是在排气放空噪声治理上的一个难点问题。
发明内容 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性片式消声器,使得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气流再生噪声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压力损失。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进气口、出气口、减压室和消声室,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进气口与减压室相连,减压室与消声室相连,在减压室与消声室之间制有消声板,以及在消声室内均匀排列有若干折弯角度为45—60度的消声片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减压室的形状为锥体形,其截面积是逐渐变大的,这样使得通过的气流流速得以降低,与一般的消声器相比可大大减低气流的再生噪声,并缓冲气流,降低气流压力损失;而将消声片折弯角度为45—60度,再加以消声板配合,使得在共同实现降低噪声量的同时,达到降低气流压力损失。本实用新型试验过程中,在200—2500Hz的频率段的降噪量可达到80dB以上,除在125Hz以下的低频段的降噪量在25dB左右外,其余频带的降噪量均可达到60dB以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声室壳体截面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压室外壁截面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声片截面结构原理图
其中:1、进气口 2、减压室 20、外壁 21、外层钢板 22、冷轧钢板 23、泡沫铝板 24、岩棉层 25、无碱纤维布 26、护面层 27、骨架 3、消声板 4、消声室 40、壳体 41、外壳外层钢板 42、外壳冷轧钢板 43、外壳泡沫铝板 44、外壳岩棉层 45、外壳无碱纤维布 46、外壳护面层 47、空气层 48、外壳不锈钢冲孔板 49、外壳骨架 5、消声片 51、不锈钢冲孔板 52、消声岩棉层53、消声骨架 6、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它包含进气口1、出气口6、减压室2和消声室4,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进气口1与减压室2相连,减压室2与消声室4相连,在减压室2与消声室4之间制有消声板3,以及在消声室4内均匀排列有若干折弯角度为45—60度的消声片5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减压室2的形状为的锥体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消声片5之间的间距为100—200毫米。
本实用新型中之所以要将消声片5作相应角度的折弯,是为了在尽量提高消声效果的同时,降低气流压力损失,使得消声器起到一定的弯头消声器的作用。折弯的角度一般在45—60度,具体的角度可以视实际所需的消声效果情况而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消声板3为不锈钢冲孔板,其厚度为1.0—1.5毫米、孔间距为2—3毫米、孔径为2—3毫米。
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声室壳体截面结构原理图。如图所示消声室4壳体40的结构依次是由外壳外层钢板41、外壳冷轧钢板42、外壳泡沫铝板43之间夹有外壳岩棉层44、外壳无碱纤维布45、外壳护面层46、空气层47和外壳不锈钢冲孔板48相连接,以及在空气层47、外壳泡沫铝板43和外壳岩棉层44之间制有外壳骨架49所组成。
其中所述的外壳外层钢板41为不锈钢板,其厚度为1.5—2.5毫米;外壳冷轧钢板42厚度为5.5—6.5毫米;外壳岩棉层44型号为50—80K、厚度为100—150毫米;外壳护面层46为不锈钢冲孔板,其厚度为1.0—1.5毫米、孔间距为2—3毫米、孔径为2—3毫米;空气层47的厚度为50—100毫米;外壳不锈钢冲孔板48其厚度为1.0—1.5毫米、孔间距为2—3毫米、孔径为2—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朗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朗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5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
- 下一篇:新型采油井口保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