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砼板厚度及负筋保护层厚度的负筋保护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145480.0 申请日: 2008-09-05
公开(公告)号: CN201273031Y 公开(公告)日: 2009-07-15
发明(设计)人: 蒋荣波;江中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4C5/16 分类号: E04C5/16
代理公司: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丁秀丽
地址: 350003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控制 厚度 保护层 保护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控制砼板厚度及负筋保护层厚度的负筋保护架。

背景技术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楼板跨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客厅楼板。以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但由于施工时对支座负弯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保护层过厚,由于保护层的成分为混凝土,它的韧性较低,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尽管这样,还是给项目部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住宅楼板开裂原因中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尤其是砼板负筋在砼浇捣时,被人为踩踏或是工器具压在上面,造成负筋弯曲变形,保护层的厚度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现浇砼板负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砼板厚度及负筋保护层厚度的负筋保护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水平设置的方管架体和位于方管架体下方的撑脚,方管架体是由两条有一定间距的平行设置的方管以及在两条方管之间平行分布的数根有一定间距的拉杆构成;拉杆与方管呈垂直设置,方管的厚度设定为负筋保护层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经济效益方面,钢筋马凳减少了2/3,从而降低成本,减少了开销。2、在社会效益方面,有效地控制板负筋保护层厚度,防止板负筋保护层失控引起的结构板开裂、渗漏、承载力下降等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从而杜绝了一条引起楼板裂缝的重要因素,消除了由于钢筋保护层控制不到位的质量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负筋保护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负筋保护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负筋保护架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负筋保护架,1-1方管,1-2拉杆,1-3撑脚,2板负筋,3模板,4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方管架体是由两条有一定间距的平行设置的方管1-1以及在两条方管之间平行分布的数根有一定间距的拉杆1-2构成,平行放置的方管的间距在300mm-500mm之间,两端头及中间用方管或Φ12以上钢筋作为拉杆焊接成一个整体,拉杆间距350~450mm左右,要求拉杆与方管在同一面平内。

在图2中,负筋保护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方管架体和位于方管架体下方的撑脚1-3;其中负筋保护架的高度与砼板厚度相等;方管外框的宽度与负筋保护层厚度相等。为提高整个方管架体刚度,撑脚间距要求小于或等于400mm。在施工现场,如现有的方管架体高度小于设计板厚30mm以内,也可在撑脚下加设硬垫块处理,而不必重新制作方管架体。由于方管外框宽度即是保护层的厚度,所以选取方管架体,是根据保护层的厚度来选择的。方管撑脚采用直径大于12mm的圆钢,最好范围是在Φ12到Φ16之间,避免过大直径引起的钢材浪费。整个方管架体连接点包括拉杆和焊脚均应满焊。

在图3中,在水泥灌注之前,按板厚度要求布设相应高度的负筋保护架,要求负筋保护架布设顺直,方管架体内边距支座边为250-350mm之间。将预先设置负筋保护架1的方管架体紧贴于板负筋2的上表面,负筋面必须紧贴方管架体底面,在所有板负筋与方管架体交叉点均用22#铁丝逐点绑扎牢固,撑脚支撑于模板上方,在楼面板负筋绑扎完成后,方可再倒入混凝土。

对于采用泵送砼的项目,整个施工段必须全部布完负筋保护架,并将方管全部绑在负筋上,方能组织钢筋隐蔽验收。负筋保护架铺设好后倒入混凝土,负筋保护架应在砼振捣密实平整后初凝前方能拆除。负筋保护架拆除的顺序为:(1)用铁铲铲断负筋与方管架体绑扎点铁丝;(2)清除铁丝;(3)拆除负筋保护架,(4)再倒入砼对拆除负筋保护架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其中铁铲是用Φ25以上钢筋打成一头扁平的铁铲;作业人员施工时尽量不踩踏板负筋。

拆除后的负筋保护架的维护的注意事项包括:1、拆下的负筋保护架应及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表面混凝土浆;2、及时调整和修复变形负筋保护架;3、拆下的负筋保护架应按规定位置堆放整齐;4、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干净负筋保护架,并涂刷废机油防锈,存放于仓库,避免日晒雨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54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