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型薄壁压铸件成型的对耦搭接浇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5425.1 | 申请日: | 200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56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伊启中;陈鼎宁;陈文哲;翁其金;王火生;王乾廷;林纪宗;刘昌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B22D17/30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50108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大型 薄壁 压铸 成型 耦搭接 浇注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压力铸造领域,尤其涉及到用于大型薄壁零件压铸件成型的对耦搭接浇注系统。
二、技术背景
在大型、精密、薄壁、复杂、具有承载性能要求的箱体类、支架类压铸件成型模具设计中,浇口的位置与尺寸参数的选择直接决定压铸工艺的稳定性。当采用常规的浇注系统时,大规格的压铸件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往往偏低、废品率偏高。例如:电动切割机铝合金安全罩是线性尺寸超过400mm箱体零件,其主要结构特点是箱体的两个大面积侧壁之间只有两端两个很短的连接带相连接。当采用传统的单边进料的浇口时,即只在安全罩的一个侧壁上设置内浇口,采用这种内浇口进料,液态合金流程很长,其结果是使铸件产生冷隔、充不满或熔接不良、冷却收缩大,侧壁变形严重等缺陷,使得两壁间的间距严重缩小,制品强度降低,给正常生产带来困难。
三、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工艺可靠稳定、制件精度高的一种新型对耦搭接浇注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浇注套、动模镶块、定模镶块、侧型芯、分流锥、内浇口、对耦搭接结构、横浇道、直浇道组成。在薄壁件两边侧壁上均设有一内浇口,两边内浇口用对耦搭接结构连接起来,并与横浇道相连,液态合金注入经过横浇道后,通过对耦搭接结构分流至两边内浇口进入型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许多优点:液态合金流程短,避免产生冷隔或熔接不良现象;合金充填型腔时进料均衡,完全改变了单边进料时的流动状态;加压补缩作用好,制品收缩小而均匀,内应力小;加上搭接部分在冷却收缩时起到支撑作用,因而制品翘曲变形小,两侧壁间距缩小极小,大大提高了制品质量;缩短了充填型腔时间。故是一种理想新型薄壁件压铸模对耦搭接浇注系统装置。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压铸模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浇注装置结构示意图。
五、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浇注套1、动模镶块2、定模镶块3、侧型芯4、分流锥5、内浇口6、对耦搭接结构7、横浇道8、直浇道9组成。在薄壁件两边侧壁上均设有一内浇口6,两边内浇口6用对耦搭接结构7连接起来,并与横浇道8相连,液态合金注入模具流经横浇道后,通过对耦搭接结构分流至两边内浇口进入型腔。
内浇口6尺寸直接关系到液态合金充填速度,而充填速度应根据铸件大小、复杂程度、合金种类等因素而定。由于内浇口6对着宽敞的型腔,因此,宜采用较低的充填速度。
两侧壁上内浇口6之间的对耦搭接结构7的设计十分重要,搭接结构使液态合金在进入宽敞的型腔之前形成平稳的料流,均匀平稳地进入型腔,以免产生喷射,基本是全壁厚充填方式,其特点是:内浇口截面积大、填充速度比较低,液态合金沿全壁厚向前推进,不产生涡流,有利于排气。对耦搭接结构尺寸确定的原则是,其截面必须大于内浇口,为此厚度应比内浇口大。
根据型腔设置方位,本实用新型采用弧形切向式横浇道8,分四段进料,两侧的宽度比中部的小,这样便于控制合金流动状态。这种横浇道加上对耦搭接式内浇口,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液态合金的流程。
所述的直浇道9,其浇注套1和分流锥5均可通水冷却,模具热平衡好,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这种直浇道结构形式,合金流动通畅,阻力小,充满型腔效果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5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