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儿童汽车座椅安全防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4976.6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8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于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志伟 |
主分类号: | B60N2/28 | 分类号: | B60N2/28;B60R22/1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074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 汽车座椅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用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童汽车座椅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座椅均是为成年人专门设计,对于身材较小的儿童来说,在乘坐汽车时,汽车座椅显得很不适用。首先,由于儿童的体型较小,其身体的背部和腰部无法较好的与汽车座椅和靠背相贴合,很难保证正确的坐姿,长时间乘坐时很容易造成儿童腰背部疲劳,影响身体的成长发育;而且,由于儿童的腰背部达不到与成人般的高度,汽车座椅上的安全带对于儿童无法起到安全可靠的束缚作用,在突发事故时无法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现有专门为儿童设计,便于乘坐汽车的装置,大多针对年龄较小而无法独立乘坐的婴幼儿,其结构多为将一整体的儿童汽车座椅通过其底部的固定装置固定于汽车已有的座椅上,在儿童汽车座椅上安装可对婴幼儿进行安全束缚的防护带,其装置整体复杂、笨重、拆装不便,使用起来很麻烦。因此,还没有一种能够针对儿童的特殊需要而专门设计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儿童舒适与安全地乘坐汽车的儿童专用汽车软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儿童舒适与安全地乘坐汽车的儿童汽车座椅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儿童汽车座椅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张紧器、固定带、张紧带及儿童靠背、儿童坐垫,其特征在于:在汽车后靠背的靠枕外侧固装有通过支架所对称连接固装的两个张紧器,该两个张紧器的支架上安装有顶装在靠枕上的顶块以及通过摆转方式钩住靠枕插柱的固定钩,该支架插装在汽车后靠背与汽车挡板之间的缝隙内以实现张紧器与汽车后靠背的安装,在支架上还安装有两个对称安装的固定带,该固定带穿过儿童靠背的后部并通过固定带装置与汽车后座垫固定在一起,张紧器上的张紧带插头与固定带的插座插装。
而且,所述张紧器的支架上安装的顶块可通过调节螺栓进行调整。
而且,所述固定带装置包括插座、与插座铰装的插板及可摆转头部的卡头,插板插入后座垫与后靠背之间的缝隙内并通过卡头的摆转而卡在后靠背外,该卡头通过螺栓方式进行长度调整。
而且,在两条张紧带之间还可以安装一横向防护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儿童汽车座椅安全防护装置通过在已有的汽车后座椅和靠背上配装柔软的儿童坐垫和儿童靠垫的方式,使儿童的腰背部能够很好的与儿童靠垫相贴合,使儿童乘坐汽车的舒适度大大提高,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乘车乐趣,体现家庭轿车的价值;而且还能端正儿童乘车姿势,有利于成长发育。
2.本儿童汽车座椅安全防护装置的张紧带通过专用张紧器固装于已有的汽车后座椅上,固定带、儿童靠垫、儿童坐垫均通过卡扣以可拆装的方式扣装于张紧带上,因此,张紧带、固定带、横向防护带、儿童靠垫、儿童坐垫均可随时摘挂,不仅安装牢固可靠,而且操作相当方便省力,当不需使用时,将固定带拆下不影响汽车座椅的正常使用。
3.本儿童汽车座椅安全防护装置靠垫的高低以及横向防护带及横向防护带的长短均可根据儿童的身高、体型等进行设计,固定带及横向防护带与儿童的身体相对宽松,采用专用张紧器可在刹车或发生事故时瞬间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弥补了汽车座椅安全带没有专用张紧器而无法对儿童进行很好的保护的弊端,保证了儿童乘车的安全性。
4.本儿童汽车座椅安全防护装置的张紧器采用支架安装在后座椅上,在其上安装的顶块及固定钩均可以调节,固定带采用翻转块卡装在靠背下底部,整体设计十分合理科学,安装简单方便,使用快捷可靠,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是现有汽车儿童座椅的最佳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与汽车后座椅相配合使用时的状态);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张紧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志伟,未经于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49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任意定位开启角度的铰链结构
- 下一篇:一种密码报警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