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条幅机打印布标的热转印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4936.1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2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牛宝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赢事达办公用品厂 |
主分类号: | B41J31/00 | 分类号: | B41J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继民 |
地址: | 300300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条幅 打印 标的 热转印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转印带,尤其是用于条幅机打印布标的热转印带。
背景技术
热转印带是一种将有关信息印刷在其他介质上的中间介质,当前利用热转印带的热转印方法,主要用于传真机或火车票的打印,现有热转印带的厚度为7.5-11微米,比较薄,用于纸制或塑料材质的打印。
以往的布标广告条幅制作采用丝网印刷和全自动绘图写字机,自动绘图写字机比丝网印刷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能源,但它用溶剂型墨水,有很强的刺鼻性气味,并且墨水容易变质,打印出的条幅容易有瑕疵。冬天不易干燥,效率低,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用于打印布标的用于条幅机打印布标的热转印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条幅机打印布标的热转印带,其特征在于,由带基膜、涂敷在带基膜一侧表面的油墨层和涂敷在带基膜另一侧表面的耐热背层组成,热转印带的总厚度为24-30微米。
所述带基膜厚4.5微米,油墨层厚19-25.3微米,耐热背层厚0.2-0.5微米。
所述带基膜为聚酯薄膜。
所述油墨层为由石蜡、碳黑和助剂混熔而成。
所述耐热背层采用有机硅树脂,涂布量0.1-1克/平方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厚度的热转印带应用于条幅打印上,提高了打印质量和打印速度,不需要烘干,提高了效率。可长时间保存,会在条幅打印上得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条幅机打印布标的热转印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条幅机打印布标的热转印带,由带基膜1、涂敷在带基膜1一侧表面的油墨层2和涂敷在带基膜1另一侧表面的耐热背层3组成,热转印带的总厚度为24-30微米。所述带基膜1厚4.5微米,油墨层2厚19-25.3微米,耐热背层3厚0.2-0.5微米。带基膜为聚酯薄膜,油墨层为由石蜡、碳黑和助剂混熔而成,耐热背层采用有机硅树脂,涂布量0.1-1克/平方米。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热转印带的总厚度为26微米。所述带基膜1厚4.5微米,油墨层2厚21微米,耐热背层3厚0.5微米。
油墨层由黏合剂、着色剂和助剂组成,其中所述的黏合剂由蜡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脂组成。油墨层中各组份的重量分数为:石蜡50-80%,碳黑5-20%,EVA5%,助剂1-10%。这些配比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条幅机打印布标的热转印带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4.5μ的聚酯薄膜为带基膜。
2、取40-80%的蜡类黏合剂,5-20%的树脂类黏合剂,5-20%的着色剂以及1-10的助剂熔融搅拌过三辊研磨机研磨制作油墨。
3、将上述油墨熔化成浆料涂布在带基膜上。
4、在带基膜背面涂布耐热涂层,涂布量0.1-1克/平方米。
5、烘干分切成所需尺寸。
将上述所制成的厚度在24-30微米的热转印色带应用于布标上,提高了打印质量和打印速度,不需要烘干,提高了效率,可长时间保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同领域内的有识之士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可以轻易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赢事达办公用品厂,未经天津市赢事达办公用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4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