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X射线管球管套的屏蔽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44909.4 | 申请日: | 200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3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吕尤鸿;杨尔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开发区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J35/16 | 分类号: | H01J35/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增俊 |
| 地址: | 300457天津市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 管球管套 屏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X射线管球管套的屏蔽结构。
背景技术
闭束型X射线诊断仪、分析仪、衍射仪等仪器,为防止其X射线对人体的有害辐射,通常采取比较严格的防护措施,例如X射线管球管套和所有的受照射部件必须安装在仪器封闭的机壳内部;仪器的机壳设置联锁装置,一且打开机壳,即刻自动切断X射线管球的高压电源或关闭有用线束的出口;设置X射线管球的过压、过流和过载保护等。同时要求安装使用上述仪器的场合必需具备符合规定标准的防护设施。可见,现有闭束型X射线诊断仪、分析仪、衍射仪等仪器对X射线管球管套本身不作防护要求,也没有相应的具体防护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提高上述仪器X射线防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X射线管球管套的屏蔽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X射线管球管套的屏蔽结构由管套本体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管套本体的外表面复合有射线屏蔽层。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射线屏蔽层由分别对应管套本体中间部分的管状屏蔽层、中间部分两侧管球置入口底部的瓦状屏蔽层和两管球置入口外端板的盖状屏蔽层构成,管状屏蔽层设有对应管套本体辐射孔的过孔,管状屏蔽层、瓦状屏蔽层、盖状屏蔽层之间相衔接或搭接。
所述管套本体各部位分别与所对应的屏蔽层胶接复合。
所述射线屏蔽层是由纯度99.99%的铅板构成,射线屏蔽层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屏蔽结构由高纯度的铅板构成,铅板厚度为1mm时对于管电压250KV以下X射线管的X射线具有可靠的屏蔽作用;铅板厚度为2mm时对于管电压2MV以下X射线管球的X射线具有可靠的屏蔽作用。本屏蔽结构可以对射线源进行有效屏蔽,经测试表明,距管球管套外表面5cm的任何位置,射线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低于25μGy.h-1(0.5mrad.h-1)。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减少或避免X射线对受检和操控人员的有害辐射及降低检测室防护结构成本的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结构半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a管套本体中间部分,1b管球置入口,1c外端板,2a管状屏蔽层,2b瓦状屏蔽层,2c盖状屏蔽层,2d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X射线管球管套射线防护结构由管套本体和复合其外表面的射线屏蔽层组成,射线屏蔽层由分别对应管套本体中间部分1a的管状屏蔽层2a、中间部分两侧管球置入口1b底部的瓦状屏蔽层2b和两管球置入口外端板1c的盖状屏蔽层2c构成。管状屏蔽层2a与两侧瓦状屏蔽层2b之间是无缝隙衔接,瓦状屏蔽层2b与盖状屏蔽层2c之间是搭接连接。管状屏蔽层2a在对应管套本体辐射孔的部位设置过孔2d。实施例的射线屏蔽层是由纯度99.99%的铅板构成,射线屏蔽层厚度为1-2mm。各屏蔽层与管套本体所对应的部位分别采用胶接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开发区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开发区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4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使用移动设备来启动资金转账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