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铸件余热加热壳模的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3465.2 | 申请日: | 200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05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许显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显荣 |
主分类号: | B22D45/00 | 分类号: | B22D4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件 余热 加热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密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件余热加热壳模的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精密脱腊铸造,是利用重油燃烧将壳模加热至800℃~1100℃的高温,然后在该壳模内浇注入高温液态金属,经数分钟后温度逐渐冷却让金属凝固,再除去壳模而得到铸件,其冷却过程的热量散发至大气中,不但有碍环境生态,且极为耗费燃料成本及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铸件余热加热壳模的构造,保留该高温耐火材料循环再使用,达到余热再利用的经济效益,具实用性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铸件余热加热壳模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与壳模,该容器位于该壳模内,该容器与该壳模之间的空间设置耐800℃~1100℃高温的耐火材料,而将温度传给壳模,继在该壳模内灌入约1600℃左右的高温液态金属,借该高温液态金属逐渐冷却凝固的余热能源,往外导出继续对该耐火材料予以加热维持在800℃~1100℃的温度,然后取出该壳模及铸件,保留该高温耐火材料循环再使用。
前述的铸件余热加热壳模的构造,其中耐火材料可为砂、碳化硅或其它适用的耐火材料。
本实用新型铸件余热加热壳模的构造,主要目的即在于容器与壳模之间设置800℃~1100℃高温的砂或碳化硅耐火材料,而将温度传给壳模,然后在该壳模内灌入约1600℃左右的高温液态金属,借该高温液态金属逐渐冷却凝固的余热能源,往外导出对该耐火材料予以加热维持在800℃~1100℃的温度,然后取出该壳模及铸件,保留该高温耐火材料循环再使用,达到余热再利用的经济效益,诚属一极具实用性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说明:
11容器
12壳模
13耐火材料
14高温液态金属
15铸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看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铸件余热加热壳模的构造」,包括容器11与壳模12,该容器11位于该壳模12内,该容器11与该壳模12之间的空间设置耐800℃~1100℃高温的砂或碳化硅耐火材料13,也就是利用该高温的耐火材料13包覆壳模12而将温度传给壳模12,继在该壳模12中灌入约1600℃左右的高温液态金属14,借由该高温液态金属14逐渐冷却凝固的余热能源,往外导出对该耐火材料13予以加热维持在800℃~1100℃的温度,然后取出该壳模12及铸件15,保留该高温耐火材料13回收再使用,达到余热再利用的功效,诚属一极具实用性与环境保护的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铸件余热加热壳模的构造』,其不仅可节省现有技术须使用完全重油的燃料成本,且使用上能够节省能源,可彻底的发挥精密铸造的余热回收再利用的效率,及降低成本负担,解决油价不断升高而须相对提高成本的问题,且经实物样品证实确实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显荣,未经许显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34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