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奥氏气体分析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3316.6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25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英;苏祥臣;李锡柱;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1/2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气体 分析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分析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高精度奥氏气体分析器装置,该装置提高了奥氏气体分析器的精度。
背景技术
在冶金钢管企业,光亮炉的作用是对钢管进行钝化处理,采用高纯氮进行气体保护,要求氮气中含氧量不能高于0.1%,方可保证钢管表面的光洁度。所以光亮炉的氮中含氧需要定期检测,按照国标GB3864-83对氧的体积百分含量小于0.5%的测定,需要用铜铵溶液比色法,利用氧分析器完成,对氧的体积百分含量大于0.5%的测定需要用奥氏气体测定仪。由于光亮炉氮中含氧小于0.5%,所以应采用铜铵溶液比色法用氧分析器完成。但是此方法必须要用10倍于氧分析器球体积的气体来吹净分析器,大约进出气为3~5分钟才能完成取样工作,可现场情况往往达不到测定取样要求。
由于光亮炉内氮气压力比较低,当用软管从光亮炉取气口接入氮气,被测气体从氧分析器进气口进入,开通分析器进、出气活塞,调节流速至1000~5000ml/min,通过进气管进入分析器,再从出气口排出,用高于分析器10倍体积的气体充分吹洗,10倍的体积大约是从出气口排出气体3~5分钟,操作者用手在出气口感觉有气体排出方可计时。可是在现场接入气体后从分析器的出口根本就感觉不到有气体排出,完成不了氧分析器的吹洗过程,此分析器无法进行取样操作。如用奥氏气体分析器进行检测精度又达不到要求,由于上述原因要完成光亮炉氮中氧含量的测定,需要对奥氏气体分析器进行改进提高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精度奥氏气体分析器装置,改进奥氏气体分析器的量气管来提高测量精度,从而完成光亮炉氮中氧含量的测定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精度奥氏气体分析器装置,该分析器装置结构包括有取样连接口,通过三通活塞与仪器管道相连接,由仪器连接管道通过四个两通阀分别进入对应的四个吸收瓶及量气管,量气管外连接有套管,量气管通过软管与水准瓶连接,其中:所述量气管的直径为5~10mm,其长度为200~205mm,量气管的最小分度值刻线为0.05ml。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高精度奥氏气体分析器装置能够解决光亮炉氮气压力低、微量氧分析器测定无法取气的缺陷,用改进的量气管的奥氏气体测定仪快速精确地完成了微量氧的测定,有效地保证了钢管生产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量气管的奥氏气体分析器示意图。
图中:
1、取样连接口 2、三通活塞 3、仪器管道
4,5,6,7、两通阀 8、量气管 9、套管
10、软管 11、水准瓶 12,13,14,15、吸收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度奥氏气体分析器装置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高精度奥氏气体分析器装置结构包括有取样连接口1,通过三通活塞2与仪器管道3相连接,分别由仪器连接管道3通过两通阀4、两通阀5、两通阀6、两通阀7进入相应的吸收瓶12、吸收瓶13、吸收瓶14、吸收瓶15及量气管8,量气管8外连接有套管9,量气管8与水准瓶11的连接靠软管10来完成。将量气管8的直径为5~10mm,其长度为200~205mm,量气管的最小分度值刻线为0.05ml,以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高精度奥氏气体分析器检测装置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光亮炉中的氮气接入取样连接口1,旋转三通活塞2至打开方位,上下操作水准瓶11,取分析气体30~50ml,清洗仪器管道3两至三次,再次操作水准瓶11使量器管8中吸入稍多于100ml的分析气样,上下操作水准瓶11排出多余气体,将封闭溶液液面调至零刻度,关闭三通活塞2,打开第一个吸收瓶12上的两通阀4缓缓举起水准瓶11,将量气管8中的分析气样压入吸收瓶12中,在缓缓下降水准瓶11,使分析气样回到量气管8中,如此反复操作三至四次后,将残余气体返回量气管8中,水平读取量气管8刻度的氧含量,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读取数值恒定。
为检查吸收液失效程度,关闭第一个吸收瓶12上的两通阀4,打开第二个吸收瓶13上的两通阀5,再将残余气体压入第二个吸收瓶13中,并重复操作,当发现第一个吸收瓶12吸收氧量小于分析气体中氧含量的50%时,应立即更换吸收液,至此完成检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3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