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轧机架双水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42538.6 | 申请日: | 2008-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12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忠;高学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27/10 | 分类号: | B21B27/10;B21B3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 地址: | 300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水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连轧机架的水冷却结构,特别是一种连轧机架双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轧管厂使用PQF连轧机机架由于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使用中冷却水的水量相对不足,且实际对轧管的冷却时间较短,冷却效果不够好,使轧辊使用时磨损严重,并造成因轧辊表面而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图3所示,通过水嘴对轧辊冷却。PQF机架采用入口侧壳体内单辊双水嘴冷却方式,由于从入口侧给水,随着轧辊的旋转,冷却部位很快进入轧制区,因此,该方式实际冷却时间较短,冷却效果不够好,导致机架更换频繁,为此,每套连轧机机架只能轧制3千支左右的钢管,就需要更换一次连轧机架,且下线后轧辊的龟裂纹较深,造成加工量大,轧辊消耗增加,有时甚至出现辊裂,导致恶性事故发生,此问题严重制约了PQF连轧机特有性能的发挥。对连轧机机架冷却水系统的改造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轧机架双水路结构,以利于提高轧辊冷却效率,有效地维护了轧辊的表面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轧机架双水路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连轧机架壳体的上部横梁上的油水分离器,经连轧机架壳体横梁至冷却水管,形成对轧辊冷却水路,其中:在所述连轧机架壳体的出口内侧上设置一环形水管,在环形水管对应轧辊处设有多个水嘴,环形水管连通过一直水管伸出连轧壳体外,直水管依次连接截门、连接管件,连接管件穿过在连轧壳体横梁开通的连接孔,与所述油水分离器连接,形成对轧辊冷却另一水路。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连轧机架双水路结构不但增加了给水量,而且增加了轧辊实际冷却时间,效果比较好,使用过的轧辊的龟裂减轻,轧制支数增加,减少了换辊次数,降低了轧辊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水路结构连轧壳体内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水路结构连轧壳体外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已有水路结构连轧壳体内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水嘴 2、环形水管 3、直水管
4、截门 5、连接管件 6、连轧机架壳体横梁
7、连接孔 8、油水分离器 9、冷却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连轧机架双水路结构加以说明。
先对PQF连轧机架壳体内空间位置进行测量,选择可能的安装位置,确定环形水管2的圆环尺寸和管径及水嘴1的位置、角度等。
按照上述的数据设置方案制作水管,并安装试验。
由于轧机巷道内空间狭窄,利用PQF连轧机架壳体内部的水路如图2所示,原水路是从油水分离器8,经连轧机架壳体横梁6至原冷却水管9处,通过水嘴对轧辊冷却。在连轧机架壳体上部横梁6上开连接孔7,并辅助以截门4、连接管件5,连接管件5穿过连接孔7,经焊接连接在连轧机架壳体上,与油水分离器8连通,将水路引致与环形水管2连接的直水管3,通过环形水管2上的多个水嘴1,对轧辊冷却。这样形成的双水路,达到预期目的。
最初,考虑为使水作用在辊轴面上的压力比较大,将使水嘴1的安装角度与辊面垂直,并进行试用,后又将水嘴1角度的调整为与环形水管2垂直,每个水嘴位于该辊轴轧辊的辊底中心线上,水嘴1出水口与轧辊轴线平行。经过多次试用,效果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2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缩口产品切口的冲压模具
- 下一篇:钢带喷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