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低阻型旋风筒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2460.8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55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俞为民;陶从喜;彭学平;刘继开;李振华;陈昌华;朱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81 | 分类号: | B04C5/081;B04C5/103;B04C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凤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低阻型 旋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泥工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预分解系统的高效低阻型旋风筒。
背景技术
窑尾旋风筒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预分解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对气固两相进行分离,使炽热的气流在系统拉风条件下排出预热器,分离出的物料进入下一级反应器。
高性能旋风筒要求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且阻力损失小,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达不到要求都会给系统带来一定的危害:结构复杂则故障率高,维护困难;分离效率低则烧成系统尾气含尘量大,粉尘热焓损失大,系统能耗上升;阻力损失大则窑尾负压高,高温风机的负荷增大,同时为了保证管道在受力范围之类就必须控制负压,产量由此受到限制。然而,由于旋风筒的分离效率和阻力损失是两个相互制约的指标,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旋风筒能同时满足上述三项指标。因此,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且阻力损失小的旋风筒,对于水泥工业预分解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水泥生产线预分解系统中旋风筒分离效率低或阻力损失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积料,分离效率高且阻力损失小的高效低阻型旋风筒。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低阻型旋风筒,由含尘气流入口、蜗壳体、顶盖、内筒、柱体、锥体、下料口、气流出口等组成,其特点是所述蜗壳体是由三个不同半径的圆弧段焊接成的二心大蜗壳结构,蜗壳包角为270°;所述含尘气流入口做成缺口状,底面为斜坡;所述锥体由上椎体连接下椎体组成,下椎体加工成倾斜的歪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上述一种高效低阻型旋风筒,其特点是所述蜗壳体的进口面积Fi与柱体截面积F(F=0.25πD2)的比值Fi比F为0.2~0.5;所述内筒的直径d与柱体的直径D的比值d比D为0.4~0.7;内筒的插入深度H1与含尘气流入口高度H2的比值H1比H2为0.4~1.5;旋风筒总高度H3与柱体直径D的比值H3比D为1.8~3.3。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蜗壳体采用二心270°大蜗壳式结构,蜗壳包角大,减少了内部气流对进口气流的扰动;因进口处底面为斜坡,所以不积料,并可避免积料后入口面积缩小产生的阻力损失;将进口面积Fi与柱体截面积F的比值设在0.2~0.5之间,可以有效控制进口气流速度和气流在内筒的旋转速度,提高分离效率;将内筒直径d与旋风筒柱体直径D的比值设在0.4~0.7之间,可较好的控制出口风速,减少气体在旋风筒内的无效行程;通过控制内筒插入深度与进口高度的比值、旋风筒总高度与柱体直径的比值以及将椎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并将下椎体加工成倾斜的歪锥,可以减少筒内气体折返产生的局部阻力损失,使旋风筒最终达到高分离效率,低阻力损失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是含尘气流入口、2是顶盖、3是内筒、4是蜗壳体、5是柱体、6是上锥体、7是下锥体、8是下料口、9是气流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高效低阻型旋风筒,由含尘气流入口1、顶盖2、内筒3、蜗壳体4、柱体5、上椎体6、下椎体7、下料口8和气流出口9组成,含尘气流入口1做成缺口状,底面为斜坡,将其直接焊在蜗壳体4上,蜗壳体4是由以O2为圆心的R2圆弧段分别焊接共用一个圆心O1的R1圆弧段和R3圆弧段,三个不同半径圆弧段的角度之和为270°,内筒3及气流出口9与顶盖2焊接为一体套焊在蜗壳体4中,蜗壳体4依次连接柱体5、上椎体6和下椎体7,其中下椎体7为倾斜的歪锥。本高效低阻型旋风筒的结构尺寸为:蜗壳体的进口面积Fi与柱体截面积F(F=0.25πD2)的比值Fi比F为0.2~0.5;内筒直径d与柱体直径D的比值d比D为0.4~0.7;内筒插入深度H1与进口高度H2的比值H1比H2为0.4~1.5;旋风筒总高度H3与柱体直径D的比值H3比D为1.8~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带料气流从含尘气流入口1进入旋风筒,沿着蜗壳体4的壁面旋转向下流动,生料沿旋风筒柱体5和上锥体6及下锥体7的壁面进入下料口8排出旋风筒,气体则在上锥体6和下锥体7的反射下折返,并通过内筒3由气流出口9排出旋风筒,实现含尘气流的气固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2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