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定位果品去核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2456.1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27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达;张国军;张国锋;张国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广达 |
主分类号: | A23N4/08 | 分类号: | A23N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1000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定位 果品 去核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果品的加工机械,具体地是一种果品的去核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枣进行深加工时,要去掉其中的核。原来人们都采取较为原始的手工去核,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差。在2008年6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告了一项专利号为:2007200961254、公告号为:CN201070244的《枣去核机》专利。该技术实现了枣加工去核的全自动化,其主要结构特征为:由电机做为动力,传动装置传递动力。在冲头的下断面设有冲核针和冲枣针,冲头下方设有带枣孔的载枣履带,载枣履带下方设有带漏核孔和漏枣孔的模板。载枣履带由驱动轮带着循环旋转,将枣带到冲头下,先由冲核针去核,再由冲枣针将枣冲下,实现去核的目的。其存在的不足是:载枣履带的作用为输送枣,枣箱里的枣自动落入枣孔内,尽管该枣孔有一定锥度,但是枣落在枣孔内时很容易倾斜,定位不准,冲核时很容易将枣冲坏或冲不净枣核,造成加工质量低,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果品去核机,其能实现枣的准确定位,便于冲核准确,提高加工质量。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电机、传动装置、带有冲核针和冲枣针的冲头以及冲头下方带枣孔的载枣履带,其特征在于:在环绕型载枣履带的内侧设有与之相配的环绕型定位枣履带,定位枣履带上设有与枣孔对应的且稍小于枣孔的定位枣孔,定位枣履带的上端面与载枣履带的底面活动触联且二者的接触面上均设有相对应的配合卡头,在定位枣履带的下方对应于冲核针和冲枣针的位置设有带漏核孔和漏枣孔的模板;在冲头的下面还联接有推枣杆。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枣箱里的枣自动落入载枣履带的枣孔内,载枣履带旋转移动,将枣带到冲头下方,冲头下移,首先,其上面的推枣杆将枣下压推至定位枣履带上与枣孔对应的定位枣孔中,加以紧固定位。定位枣履带由配合卡头与载枣履带活动触联,可以随着后者的移动而同步移动。冲头上移,定位枣履带与载枣履带继续前进,冲头下移,其上面的冲核针将定位枣孔中的枣冲核。冲头上移,定位枣履带与载枣履带继续前进,冲头下移,其上面的冲枣针再将定位枣孔中的枣冲下。完成推枣定位、冲核、冲枣的全过程。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了定位枣履带和冲头上的推枣杆,使得被冲核的枣能够准确定位且固定,便于更好的冲核,提高了冲核的成功率,确保了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图中标识:1-电机、2-传动装置、3-冲核针、4-冲枣针、5-冲头、6-枣孔、7-载枣履带、8-定位枣履带、9-定位枣孔10-配合卡头、11-漏核孔、12-漏枣孔、13-模板、14-推枣杆、15-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电机1、传动装置2、带有冲核针3和冲枣针4的冲头5以及冲头5下方带枣孔6的载枣履带7,在环绕型载枣履带7的内侧设有与之相配的环绕型定位枣履带8,定位枣履带8上设有与枣孔6对应的且稍小于枣孔6的定位枣孔9,定位枣履带8的上端面与载枣履带7的底面活动触联且二者的接触面上均设有相对应的配合卡头10,在定位枣履带8的下方对应于冲核针3和冲枣针4的位置设有带漏核孔11和漏枣孔12的模板13;在冲头5的下面还联接有推枣杆14。
本实用新型载枣履带7的枣孔6和定位枣履带8的定位枣孔9均有向下的锥度,且下部带有豁口15。这样,有利于枣的定位和冲下。
本实用新型定位枣履带8与载枣履带7接触面上的配合卡头10是若干对凹槽和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广达,未经张广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2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