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放式休闲三轮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2262.1 | 申请日: | 2008-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4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石忠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忠起 |
主分类号: | B62K5/06 | 分类号: | B62K5/06;B62K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2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休闲 三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车领域,尤其是一种开放式休闲三轮车。
背景技术
三轮车是人力运输载客工具,具有行驶平稳、结构简单的特点,缺点是人力驱动,速度较慢,但这个特点特别适于观光旅游时使用。在观光旅游时,游客特别希望能够在速度慢且不费力的情况下仔细品味风光美景,而且观光休闲三轮车以其速度慢、价格低的优势颇受游客欢迎。但目前在各个大城市、各个旅游景点的三轮车普遍为前驱式,即车夫在前面骑行,游客坐在后面的车棚内,这种形式的缺点是:1,车夫给游客一个后背影,对游客不礼貌;2.车夫一般需要解说和讲解景点特色和当地风土人情,这种形式造成车夫和游客难以交流沟通;3.由于车夫在前,挡住了游客视线,影响了游客的观光视野;3.目前也有后驱式的休闲三轮车,但结构不合理,游客上车时车体容易产生前倾,行驶也不稳定;4.现有的后驱式休闲三轮车只是现有三轮车的改装,刹车为单一的手动涨闸或手动刹车皮方式,制动性能差,容易发生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行驶稳定、制动性好、视野广阔的开放式休闲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开放式休闲三轮车,由前车架、连接横梁、安装在前车架的两个前车轮、车把及后车轮构成,前车架固装在两个前车轮之间,其上设置有乘坐架部位,在乘座架部位安装乘坐椅,其特征在于:一端固装在后车架上的连接横梁的另一端套装在前车架下部所固装的一竖直转轴上,在前车架的靠背部位嵌装一支架板,该支架板的下端嵌装固定在靠背部位的横梁上,在该支架板的上端安装有一游客凉棚及一车夫凉棚。
而且,脚踏板安装在踏板架与前车架的限位横梁之间,脚踏板在踏板架与限位横梁之间伸缩滑动。
而且,在前车架前部活动安装一横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休闲三轮车为后驱式,有效地提高了游客的视野,方便了车夫与游客的交流,游客乘坐十分惬意。
2.本休闲三轮车的脚踏板可以伸缩,解决了游客上车车体不稳的问题;前车架安装一可拆卸支架板,在支架板上可安装游客凉棚以及车夫凉棚,设计比较人性化,保证行驶安全可靠,服务性能周到。
3.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十分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游客视野广阔,具有人性化理念,采用双刹车结构,保证制动效果,提高安全性及行驶平稳性,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开放式休闲三轮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脚踏板与前车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前车架与支架板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开放式休闲三轮车,由前车架3、连接横梁8、安装在前车架的两个前车轮11、车把5及后车轮7构成,是一种后驱式三轮车。前车架固装在两个前车轮之间,其上设置有乘坐架部位10,在乘座架部位安装乘坐椅14,脚踏板13设置在前车架下部的踏板架12上。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是:
1.连接横梁一端固装在后车架上,另一端套装在前车架下部所固装的一竖直转轴9上,车把固装在前车架的靠背部位,导引方向。
2.在前车架的靠背部位嵌装一支架板4,该支架板(参见图4)的下端可嵌装固定在靠背部位的横梁上,可以拆卸;在支架板的上端安装有一游客凉棚2及一车夫凉棚6,游客凉棚及车夫凉棚嵌装在支架板上可以拆卸(由于这种嵌装结构十分简单,只要实现拆卸功能即可,因此没有给出具体结构)。
3.脚踏板安装在踏板架与前车架的一限位横梁(图中没有另行标号)之间,脚踏板可在踏板架与限位横梁之间伸缩滑动。
4.车把上可控制在后车轮轴制动的涨闸及在车圈上制动的刹车皮,由于这两种制动结构是十分普通的,因此没有给出具体的结构。
5.为了保证游客游览时的安全及乘坐的稳定性,在前车架前部活动安装一横扶手1,该横扶手可以随时拆下,以方便游客上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忠起,未经石忠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22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