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会阴减痛圈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1943.6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13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耿志洁;刘颖琪;季淑清;王晓萍;安慧芳;朱文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志洁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170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会阴 减痛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为缓解产妇阴道分娩后会阴侧切伤口疼痛的会阴减痛圈。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人们对自然分娩好处的不断认识,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顺产分娩率受到了围产医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主动要求顺产分娩的孕妇有增加趋势。在分娩过程中常采用会阴切开缝合术,产后会阴切口疼痛、肿胀不仅给产妇造成痛苦,影响了其正常活动及哺乳,而且也造成心理上的恐惧。产后会阴切口疼痛影响了产妇坐位时的哺乳,多数产妇采取侧坐或双腿跪坐蹲位,长时间的不良坐姿不仅影响了子宫的复原,易诱发产后子宫脱垂,而且不利于产妇下肢血液循环,由于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后更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减轻切口的疼痛及肿胀,促进切口愈合的会阴减痛圈。
本实用新型会阴减痛圈,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皮革表面圈体内填充泡沫海绵,所述圈体内孔处设置30°等腰三角形的侧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圈体外直径为40-55cm,内直径为25-35cm。所述圈体为褥疮防护工具气圈形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应用会阴减痛圈,使产妇坐位哺乳时能够身心放松,避免了因惧怕疼痛所采取的不良坐姿引起的肢体紧张,利于宝宝与母亲的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促进了母乳喂养,增进了母子间的情感交流;会阴减痛圈的应用,减轻了产妇产后坐位时会阴切口受压程度,促进了会阴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切口的肿胀,促进切口愈合,增加了产妇的舒适感,使其坐位饮食、活动不受影响,利于产后功能恢复,减少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皮革表面圈体1内填充泡沫海绵,所述圈体内孔处设置30°等腰三角形的侧孔2。
本实用新型其形状类似于褥疮防护工具气圈,内孔直径依据产妇体形而设计,一般为25-35cm,外直径40-55cm,在一侧内孔处剪裁一30°等腰三角形的侧孔,产妇坐位时臀部置于内孔处,会阴切口置于侧孔处,有效地缓解了会阴切口的受压程度。
实施会阴切开缝合术的足月初产妇162例,年龄在23-32岁,产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2例,产后应用会阴减痛圈辅助产妇坐位活动、哺乳;对照组80例,产妇坐位活动、哺乳时未予任何护理干预。两组产后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两组产后会阴切口肿胀及坐位时对哺乳影响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产后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比较
表2 两组产后会阴切口肿胀及坐位时对哺乳影响比较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
实验组产妇产后1-3天内会阴切口疼痛、肿胀情况及坐位时对哺乳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分娩时随着宫缩的逐渐加强,产妇屏气用力极易发生内痔脱出,肛门括约肌痉挛不能自行复位而充血水肿,脱出的内核刺激肛周的末梢神经,使之肿胀疼痛。产妇产后常易发生便秘,加之分娩时会阴部的切开,常因惧怕切口疼痛或裂开而不敢用力排便,更加重了便秘的发生,如此恶性循环,增加了用力排便所致会阴切口裂开的危险性。实验组82例产妇中7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痣核脱出,应用会阴减痛图,不仅减轻了切口的疼痛,而且也缓解了脱出痣核的受压,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了肛周疼痛,有效地降低了产妇对排便的恐惧感,增加了主动排便意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志洁,未经耿志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19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男性尿失禁弹力治疗带
- 下一篇:旋转拖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