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灸用无菌伸缩管针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1911.6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71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汉;金晓仙;胡高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孟汉;金晓仙;胡高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 青 |
地址: | 300193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 无菌 伸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用无菌伸缩管针,具体地说,是一种理疗用的刺激人体特定反射点的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灸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接受针灸治疗的人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刺消毒不严就是其中之一,导致临床上出现了不少针灸感染致病的现象。怎样在针灸治疗中做到无菌,已成为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取对一次性针灸针进行杀毒除菌的办法,但由于医者在操作时手不免会接触针身,而手部的消毒难以完全,无法做到全过程无菌。另外,也有通过戴手套解决这一问题的,而这又给操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能够真正保证针灸治疗全过程无菌的措施。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008647公开了一种丝柄针灸管针,包括针体和管体,针体插在管体内,针体包括针身、与针身连接固定的针柄,针柄的上端露出于管体外,所述针柄上套有一小段塑料管,塑料管与针柄固定连接,管体的内壁上至少设有一个凸点,凸点压紧塑料管使管体与针体定位;通过凸点压紧塑料管实现管体与针体的定位。这样使得夹持方式比较可靠、不易松脱、不会污染和损坏针尖,但其不足之处仍然是医者在进行提插捻转的时候,手部可能会接触针体,造成对针体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灸用无菌伸缩管针,它可以在针灸全过程中不使手接触针体,只接触针体外面的管体和套管就可以进行提插捻转等操作,从而达到治疗全过程无菌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针灸用无菌伸缩管针,包括针体和设置在针体外部的管体,所述针体的针柄部与管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管体的外部套装有外套管。
所述外套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内收缩的端口,所述管体的下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端口。
所述管体向外凸起的端口大于外套管向内收缩端口0.25-1mm。
所述的凸起为凸台或凸点构成。
所述外套管的内径大于管体的外径0.5-1.5mm。
所述管体的内径大于针柄部的外径0.2-0.5mm,
所述外套管的长度大于针身部2-5mm。
所述外套管的长度小于管体的长度5-25mm。
所述管体和外套管为无毒塑料、PVC材料或橡胶材料其中的一种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管体附带针体在外套管内滑动轨迹较长,使得治疗时手不与针体接触就可以进行进针、提插、捻转等操作,全过程无菌。
(2)针身可以完全置于外套管的内部,不会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和污染。
(3)外套管两端的向内收缩端口与管体下端的外凸端口相配合,起到防止针体脱落的目的,定位更加准确。
(4)针体与管体相固定,夹持可靠,使用时与使用传统的针灸针手感一致。
(5)仅通过结构的简单改变,就可使效果显著提升,成本低廉,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进针前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针后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针灸用无菌伸缩管针包括针体和设置于针体外部的管体1,所述针体的针柄部2与管体1的内壁固接,其固接方式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如针柄部2设置有凸部、管体1内壁设置有凹部的镶嵌式连接;所述管体1的内径大于针柄部2的外径0.2-0.5mm。所述管体1的外部套装有外套管4,所述外套管4的内径大于管体1的外径0.5-1.5mm。结合图3与图4可见,所述外套管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内收缩的端口6,其上端为圆筒型收口,下端为圆台型收口;所述管体1的下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端口3,其形状同样为圆筒型。所述管体1的向外凸起端口3的最大外径略大于外套管4的向内收缩端口6的最小内径,其差值通常为0.25-1mm。
所述管体1与外套管4并不限于附图中所表示的形状,还可以做出一些变化。所述管体1的向外凸起的端口3还可以设置成圆筒型、圆台型、外凸台或者均布于外表面的若干凸点其中的一种。所述套管4的上下两端收缩部6也可以分别设置成圆筒型收口、圆台型收口、内凸台或者均布于内表面的若干凸点其中的一种;所述套管4的上下两向内收缩的端口6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孟汉;金晓仙;胡高武,未经李孟汉;金晓仙;胡高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1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