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灰罐车用多孔泵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1535.0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28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贾维忠;杨邦柱;陈延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 丰 |
地址: | 610051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车 多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开发勘探过程中的固井施工储灰设备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灰罐车用多孔泵。
背景技术
灰罐车是固井施工的储灰设备,它是否可以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固井施工能否及时、安全、顺利的完成。固井施工中经常出现下灰不利现象,轻者影响到固井施工的连续性,不得不停止施工抢修设备;重者可能由于下灰量不足导致在与水泥车配合注入水泥浆时,浆体密度不稳定,影响固井质量;尤其在气井一级尾浆固井施工时,可能由于罐内的水泥无法正常进入配浆池,造成纯水泥造浆量不足,不能完全封固主力气层导致固井施工的失败。
目前的风冷气动灰罐车,在工作中发现平台设备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罐体内气化多孔泵的泵头(上下共有2排12个)覆盖胶皮易损坏,由于原设计是刚性连接,而且罐内空间狭小,维修非常困难(曾经出现花费一天的时间仅仅修理了4个泵头),这样极易影响生产进度,而且维修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比较低。
2、由于泵头的覆盖胶皮损坏,在施工中一旦有停顿,罐体内的压力(0.2MPa),将水泥挤入覆盖胶皮内,堵塞多孔泵头上的孔眼,造成二次气化不能正常进行,造成灰罐车下灰不利,水泥浆密度不好控制(经常低于设计要求),影响施工质量。
3、原车设计气化系统分为上下2排共有12个多孔泵头,每个泵头间隔60度,保证气化充分。一旦部分泵头覆盖胶皮损坏,不能充分气化,造成罐内有大量水泥,却下不出去的情况发生。在工作中出现余灰量达到1.5-2吨。尤其在下纯水泥时,一旦下灰量不够可能会严重影响到油气层的有效封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维修方便,泵头不易堵塞,不会影响施工质量且能气化充分的灰罐车用多孔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灰罐车用多孔泵,包括泵体,泵头,设置在泵头上的泵孔,其特征在于:在泵头外部套接有护套体,护套体的一端与泵头外壁法兰连接,护套体的另一端伸出泵头且端部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过滤网为帆布。
所述泵头外覆盖有胶皮,胶皮位于护套体和泵头之间。
多孔泵的主进气道与泵头之间经胶管连接。
所述护套体上设置有固定过滤网的固定件。
所述护套体上设置有固定多孔泵的螺栓孔。
所述护套体的直径为40-6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表现在: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泵头外套接有护套体,在护套体端部设置有过滤网,这样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气化停顿了,水泥也不能接触多孔泵泵头,从而进入泵孔而造成堵塞,有效地保证了二次气化的顺利进行。
2、护套体还可以保护泵头外覆盖的胶皮,使得覆盖的胶皮不易破损。
3、多孔泵的主进气道与泵头之间经胶管连接,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胶管的可曲折特性,一旦泵头出现异常需要维修时,方便维修人员直接将泵头拿到便于操作的位置,可以大大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固定件,2、螺栓孔,3、护套体,4、泵孔,5、螺孔,6、法兰,7、泵体,8、过滤网,9、胶皮,10、泵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灰罐车用多孔泵,包括泵体7,泵头10,设置在泵头10上的泵孔4,在泵头10外部套接有护套体3,护套体3的一端与泵头10外壁法兰6连接,泵体7上设有法兰6,护套体3上开有螺孔5,护套体3的另一端伸出泵头10且端部设置有过滤网8。过滤网8最好是帆布。所述泵头10外覆盖有胶皮9,胶皮9位于护套体3和泵头10之间。多孔泵的主进气道与泵头10之间经胶管连接。所述护套体3上设置有固定过滤网8的固定件1。所述护套体3上设置有固定多孔泵的螺栓孔2。所述护套体3的直径为40-60mm,泵头10套于护套体3内,其直径与护套体3相匹配。泵孔4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泵体7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工作需要气化时,压缩空气从多孔泵泵孔4进入,顶起胶皮9,从帆布处出来,对罐内水泥进行气化,当施工结束停止供气时,胶皮9收缩密封泵孔4,加上帆布的作用,水泥无法进入胶皮9内表面而堵塞泵孔4,起到了下灰畅通的作用,提高了注水泥质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作出一些显而易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1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