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在审
申请号: | 200820139984.1 | 申请日: | 200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03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忠;高银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7/02 | 分类号: | D03D27/02;D03D15/00;D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杰 |
地址: | 21555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麻 混纺 巾被类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棉混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毛巾等巾被类织物大多为全棉质地,但是,由于全棉纱线自身的透气性差、散湿效果慢、极易遭受微生物的破坏,使得这类毛巾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粘、发臭,特别是在阴湿天气,全棉毛巾就更加不易风干,极易滋生霉菌,不仅大大影响了毛巾的使用舒适感、大幅缩短了其使用寿命,更加不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含麻的毛巾制品,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46506A公开了一种含麻类毛巾织物,其中提供了以下种类的毛巾织物,分别为:由纯麻纱线织造的毛巾织物;由麻/棉混纺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以纯棉纱线做底经和底纬、麻/棉混纺纱为圈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以纯棉纱线做底经和底纬、纯麻纱线为圈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但是,上述毛巾织物有以下缺点:①由纯麻纱线织造的毛巾织物,虽然利用了麻纤维的透气性好的特点,使毛巾能够抑菌,但是纯麻类织物表面非常粗糙,不仅使用起来非常不舒适,而且还极有可能划伤皮肤,可以说纯麻类毛巾根本不适于使用;②由麻/棉混纺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以纯棉纱线做底经和底纬、麻/棉混纺纱为圈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以纯棉纱线做底经和底纬、纯麻纱线为圈纱织造的毛巾织物,上述织物虽然相对于纯麻类毛巾而言在舒适度方面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是圈纱,圈纱采用纯麻纱线的毛巾太粗糙、不适于使用;而圈纱采用麻/棉混纺纱的毛巾没有具体公开其麻纤维含量,更没有公开能够根据不同需要生产不同麻含量的毛巾织物,而且由于麻纤维本身的可纺性差,如果含量过高时便难于织造,因此这种毛巾织物在生产中难以生产实施;③而且,在上述文献中也没有具体公开麻/棉混纺纱的混纺比和纱线的支数,麻/棉混纺纱混纺比直接决定了毛巾织物的可纺程度、使用舒适度和抗菌效果,纱线支数直接决定了织造过程纱线的强度和织造出的毛巾织物的耐用程度,而这些都是能否生产出高质量毛巾织物产品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强度高、便于织造、能抑霉抗菌而且可根据需要调整麻含量的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麻棉混纺巾被类织物,包括由底经纱和底纬纱交织成的基底层,所述底经纱为全棉纱,所述底纬纱为麻/棉混纺纱,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面交织有圈纱层,所述圈纱层中的麻纤维含量大于0%wt、小于等于40%wt。
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底纬纱为20麻/80棉混纺纱,所述圈纱层由全棉纱与麻/棉混纺纱相互间隔排列而成,所述圈纱层中麻/棉混纺纱为55麻/45棉混纺纱。
上述巾被类织物中,底经纱为32英支/2股全棉纱,底纬纱为16英支麻/棉混纺纱,所述圈纱层中全棉纱为32英支/2股,所述圈纱层中麻/棉混纺纱为10英支。
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底纬纱为20麻/80棉混纺纱,所述圈纱层全部为麻/棉混纺纱。
上述巾被类织物中,底经纱为32英支/2股全棉纱,底纬纱为16英支麻/棉混纺纱,所述图纱层中麻/棉混纺纱为10英支。
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圈纱层中的麻纤维含量大于0%wt、小于等于20%wt。
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麻/棉混纺纱中的麻纤维为黄麻、大麻和苎麻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巾被类织物中,所述基底层的两面都交织有所述圈纱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盖防盗连接装置
- 下一篇:散热器冷热冲击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