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警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9577.0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3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导航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5/36 | 分类号: | G08B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100070北京市丰台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的多功能发光警示装置,主要用于安全警示和交通管控。该发光警示装置可用于行人或者自行车向机动车的警示,也可用于车辆因故障等原因停在路上时向其它车辆的预警,也可用于交通管理部门出于交通管控的需要用多个本装置划出特殊区域,由于本装置有优异的防水性能,也可用于水下危险区域的警示。
背景技术
在某些照明条件恶劣的环境中,路上的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辆经常很难被机动车司机发现,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汽车因各种原因被迫停在路上时,如果没有良好的警示很容易发生事故。目前的三角警示牌大多依靠近距离反光,对高速行进的车辆很难起到良好的紧急避险预警效果。对那些采用主动发光方式的三角警示牌,目前的产品大多存在待机时间短,使用时间短的问题,对于抛锚停车这种极偶尔发生的事件来说,往往是要使用时才发现已经没电。而且三角架的稳定性较差,很容易被风吹倒或者被经过的车辆刮倒。在交通管控时,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锥形筒、放可变情报板,或者交通管理人员站在某些位置用指挥棒直接指挥。锥形筒体积大携带不便,而且因是靠近距离反光的方式来警示,效果不太好。可变情报板同样携带不便,而且还存在电源等的局限。靠交通管理人员直接指挥不但不安全,而且只能在点上,不能在面上展开。防水性好的便携式警示装置更是目前的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致力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作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携带方便、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耐压性的发光警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警示装置,该发光警示装置包括:透明外壳,该外壳内容纳有多个发光器件和用于控制发光器件发光的电路板;以及保护层,围绕在透明外壳的周围,该保护层包括多个突出部,每个突出部之间设置有间隔以露出透明外壳。
优选地,发光警示装置还包括用于发光警示装置充电的第一连接件。
优选地,保护层还包括底板,该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发光警示装置充电的第一连接件。
优选地,保护层还包括面板,该面板上设置有控制发光警示装置发光的开关。
优选地,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穿过透明外壳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从而将保护层和透明外壳相连接。
优选地,保护层还包括用于挂放发光警示装置的连接挂钩。
优选地,突出部上设置有穿过该突出部的孔。
优选地,保护层由防水性和耐压性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警示装置便于携带并且便于充电,使用简单方便且安全,并且该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耐压性。
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图解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警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警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警示装置的后视图;以及
图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警示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多功能发光警示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发光警示装置为圆柱状。当然,该发光警示装置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球形、多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透明的有机材料外壳1,该透明外壳1包括上、下面板以及圆周侧壁。在该外壳1内容纳有用于发光警示装置的控制电路板、光源或发光器件、可充电或不可充电式电池。在该外壳1的外面包覆有栅格形的有机保护层,该保护层由防水性和耐压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导航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导航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5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其框架
- 下一篇:生物特征身份证及读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