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光饰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9383.0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8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黄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秋华 |
主分类号: | F21V7/10 | 分类号: | F21V7/10;F21V17/10;F21W101/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海生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光饰条结构,属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用到的交通工具转动部分反光装置的结构的技术领域。
尤指夹持物外成型有反光物,且夹持物可卡固于车轮钢圈内的钢条,当夜晚行驶于路上时,周边行人、交通工具可以更清楚的看见车辆的反光显示,并施以特别的注意,可避免发生危险事故。
背景技术
由于都会城市的交通拥挤,且世界各国油价的上涨及环保节能意识提升,因此自行车或机车等交通公具,广泛被都会上班族作为取代汽车的交通工具,且台湾近年来积极推动自行车旅游,使近几年各地方政府都已陆续开辟自行车专用道,串联起全台的自行车休闲风,且台湾已经从自行车制造出口王国,转型为享受自行车休闲生活的国家,如今自行车从代步、通勤的工具跃升为观光旅游工具,利用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是旅游者用来环保节能且悠闲旅行的方式,但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车,因少有大灯、方向灯、杀车灯等照明装置,所以骑自行车于夜晚的道路上时,不易让周边交通工具所查觉看见,容易遭受周边交通工具的撞击,造成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于是有使用者于自行车的车轮钢圈钢条上安装有反光饰板,透过反光饰条可反射外部(如街灯、对面来车灯等)的光线,使其它交通工具驾驶者产生警示注意,减少意外交通事故发生。
但习用一般的反光饰板结构,请参阅图5所示,在实际使用时却存在诸多的缺失,如:
(1)该反光饰板A为二片式所组成,籍由各反光饰板A穿设有螺丝等定位组件A1,并使用螺丝起子、板手、钳子等手工具将定位组件A1锁紧,使反光饰板A定位于车轮钢圈B1的钢条B2上,但反光饰板A会因交通工具B的车轮钢圈B1在路上的旋转或震动,造成反光饰板A上的定位组件A1容易松脱,使车轮钢圈B1在快速旋转过程中,将反光饰板A甩出于车轮钢圈B1外。
(2)当二片式反光饰板A夹持固定于车轮钢圈B1的钢条B2上时,因反光饰板A只有二侧外表面为具有反光效果,使二反光饰板A接合边缘外不具有反光效果,所以车轮钢圈B 1在某些角度下,反光效果较差。
如何解决习用反光饰板结构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光饰条结构,以实现提示明显,结构安全高质量且方便安装以尽量避免发生危险事故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光饰条结构,尤指可夹持定位于预设车轮钢圈内的钢条外径,并透过反光饰条反射外部光线,包括有夹持物及反光物所组成,其中:
该夹持物中央轴向贯穿形成有容置部,而容置部朝夹持物外部设有可供外物嵌入的引道;
该反光物的基材为成型于夹持物外,而基材外表面设置结合有复数玻璃珠的荧光层。
该夹持物可为圆形杆状、矩形杆状、多边形杆状等。
该夹持物为弹性材质所制成,其弹性材质可为硅胶、橡胶或具软质弹性结构的材质。
该夹持物的容置部略小于预设车轮钢圈内的钢条外径大小,使容置部紧迫包覆定位于钢条外。
该夹持物的引道可为隙缝或较夹持物的容置部宽度为窄的剖槽。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由于夹持物中央轴向贯穿形成有容置部,而容置部朝夹持物外部设有引道,且夹持物外成型有反光物,并于反光物基材外表面设置结合有复数玻璃珠的荧光层,透过夹持物的引道导引,将车轮钢圈内的钢条嵌入于夹持物的容置部,当交通工具行驶于夜晚的路上时,可透过反光饰条反射的光线,使其它交通工具驾驶者产生警示注意,如此,周边交通工具可以更清楚的注意车辆所在位置,而减少意外危险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反光物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卡固于钢条示意图。
图5为习用使用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夹持物
11、容置部 12、引道
2、反光物
21、基材 23、玻璃珠
22、荧光层
3、交通工具
31、车轮钢圈 311、钢条
A、反光饰板
A1、定位组件 B1、车轮钢圈
B、交通工具 B2、钢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秋华,未经黄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3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FB酚醛玻纤离心泵中的机械密封
- 下一篇:穿孔机、轧管机机盖移出装置